熊眼看互联网金融

2016年05月13日

编者按:

互联网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需求。这一需求催生了现代金融体系,更催生了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这一高效连接载体。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金融服务突破牌照和风控进行互联网实验的时髦说法,只不过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及服务的手段而已,与其他网上贩卖的商品并无本质区别。其实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这个说法才是金融的未来,是新一代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中国梦金融板块的实现,要更深入地依靠互联网为金融带来本质改变。请看太和智库研究员胡晓熊为您深度剖析。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实践

 

巨人集团低调入股民生,最早尝到中国金融改革甜蜜果实;阿里系作为传统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电商顺利进军金融界,成就自己的全牌照金融帝国,蚂蚁金服受到资本追捧,为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企业和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万达作为传统企业空头也通过收购快钱支付、广挖银行高管等模式高速挺进金融领域,全力打造万达的金融版图。巨头的成功加上官媒甚至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造势,整个中国都沉浸在以下的口号里:何以快速致富?唯有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无限可能的憧憬,对财富的渴望,对媒体的公信力的信任,对金融业务认知和常识不足,加上滞后的政策监管环境,中国的整体社会阶层,尤其是普通百姓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正在被一大波以互联网金融之名的金融传销组织洗劫。这一轮的互联网金融危机正在摧毁中国的民间金融环境。我们期待这轮危机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也能够带来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反思和变革。



 

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高速无序发展,带来的伤害已不能用阵痛来描述,相当多家庭和行业从业人员已经到了家破人亡的境地,这绝对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初衷。用户投入大多幻化成精英理财顾问的高额提成和顶级写字楼的豪华租金,以及全国媒体上各种金融MBA精英们自己为自己代言的华尔街范儿的广告。客观的说,这轮以民营梯队为主的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改革实验,在中国特色的全民一窝蜂的巨大动能势能面前,在监管和行业发展都在同一起跑线,行业模式始终领跑监管的速度落差下,在互联网已经悄悄打通人行监管的支付、证监会监管的股市、银监会监管的金融、保监会监管的保险、还有中国特色商务部监管的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这些金融牌照体系,而各部门没有来得及跨行业联合作战的时间真空和监管真空面前,已经遇到巨大挫折。

 

和改革开放初期所谓的金融改革就是全盘引进资本主义领先的金融系统不同的是,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巨大变革面前,这一轮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遇到问题没有太多能够借鉴的经验,都要依靠金融的基本规则亡羊补牢。好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改革实战中,中国金融主体——保险和银行,整体采取观望态度,坚持风控底线,保持了中国金融的基本面稳定,也为中国金融的互联网化留下了最好的想象空间。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诊断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困局,病灶有三层:最表面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中间层是整个社会对互联网金融认知的问题,最深层的是中国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偏移的问题。

 

操作层面三大问题:

 

一、外行干了内行的事。互联网人员进入金融行业,带来的变革让人措手不及,他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整个金融行业——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运营部门,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力预计不足。互联网行业的天生基因是“高效自由链接一切”。从互联网人员自身职业价值来说,为了突破一切界限诞生的互联网,天生就是和各种传统监管手段对立的。从互联网角度参与全体系金融业务,对互联网专业人员来说,就像《三体》所言,属于“降维打击”或者“跨界打劫”!目前只有保监会在互联网面前还维持了一点颜面。

 

例证1. 2015年的中国股市过山车,很大程度归因于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本色出演。

 

互联网金融为本次股灾提供了:不受监管的互联网支付手段+推出与普及了基于移动端智能手机的手机刷卡头+提供了全国千万级用户信用卡持卡人的套现手段+为高速增长的高回报率P2P提供了有效的流量及资金汇集手段+恒生电子的Homs系统的配资通道(融资融券+信托)+银行资金风控出口+高杠杆的配资资金盈利模式+代客理财的互联网协同集中操盘+以微信微博为核心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环境。这一切解释了股票的疯狂不合理上涨;解释了在全国人民都套牢的前提下,海量入市资金的来源;更能解释P2P资金受到监管、配资杠杆下调后,散户套现资金和机构资金回笼导致的疯狂清盘式下跌(每个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数据轨迹都应该可以和这轮金融风暴的过程完美契合)。

 

在这样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搭建的金融及金融信息的闭环中,所有的信息和金钱都只是数字,互联网打通了几乎全部环节,在人行、银监、银联、证监,甚至网监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范围侧近或者盲区地带出色完成了互联网的使命:高效高速链接一切!把各种资金高效归集到了几乎唯一能够安全产生高回报的配资模式里。这也是当时金融护盘国家队屡战屡败,最后被迫使用休克休眠甚至熔断疗法也几乎不能奏效的原因。

 


 

例证2.彩票的互联网实践,可以更好的印证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改变。

 

在互联网金融手段真正兴起前,彩票就已经有了非常健全的从规则设计到分销发行的一系列体制和良好的营销队伍。但基于彩票类业务的互联网野蛮人来了:产品小额高频,产品及服务全部数字化,从悄然渗透,开始互联网彩票销售,对原有销售队伍带来业务冲击,到数字化私彩的泛滥。互联网彩票从兴盛、到叫停,再到解禁,可以看作是互联网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互相妥协。实际上,如果全国的彩票销售交给BAT负责,估计他们会用比现在少一半的成本,少80%的管理人员,还能提升200%的销量。这就带来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互联网带来巨大效率提升,闲置下来的工作人员如何安置,既得利益者如何自处?

 

 

例证3.银行卡绑定业务再次证明,互联网企业没有边界。

 

微信春节“摇一摇”绑了几亿张卡。要不是人行守着金融牌照底限,如果腾讯推出数字虚拟信用卡,中国16家主要银行差不多就成了腾讯的附属分行。同样,苹果的APPLEPAY干了银联的事,半天绑了3800万张银行卡,获取了一半国内苹果用户的金融数据。
 


尽管每一个传统金融行业的领导都明白再不互联网化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中国的金融行业主体却很难参与到这轮的互联网金融实践中去。因为他们面临一个核心困境:在已经成为原则的传统“一行三会”分管模式下,互联网链接一切的基本原则和传统监管思路有必然的冲突。这就是所有人都知道P2P有问题,但是很难由单独一个部门拿出有效的整改方案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4月16日放出风声,由国务院牵头整顿互联网金融的所在。传说中的一行三会的融合整合,必然是远见人士的洞察,很期待国务院这次会整合出真正适合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内行人有意干坏事。纵观最近主流金融事件,真正的专业性案件和整个金融行业人员向互联网行业异常流动,甚至监管阵营和操作阵营这两大对立体系的人员流动,都密不可分。

 

专业级运作偏离轨迹代表:泛亚案,专业金融人员在市场化运作时逐步偏离既定目标,金融梦转为金融骗局。2014年12月之后,国际市场上稀有金属价格大幅下跌,有色金属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加上国内股市异常动荡影响,泛亚背离了业务设计的初衷:通过本金掌控资源去获取更多利润,从经营失败走向专门欺骗。前半程可以说能力问题,后半程就是心态问题了。

 


可怕的是,泛亚们有非常专业的互联网舆情监控及传播体制,甚至有很多官方组织帮助泛亚执行这些舆情监控及传播,这增强了泛亚们的金融业务在老百姓眼中的官方属性,但一行三会的痛苦是:互联网真的不是归他们管的。

 

三、业余的人干了蠢事。现在出事的大部分所谓互联网金融项目,只要稍加研究,就会感觉很可怕:一把手几乎都没有专业金融背景(专业金融人员要是想干坏事挣钱,大可不必来干庞氏骗局这种肯定爆仓的土鳖项目),无视金融业务利润的核心规则,即通过本金融通产生的收益挣钱,而是直接把本金当成了收益。明知道会出事还大张旗鼓运营,完全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幻想能够通过资本-股市盈利等模式来支撑高昂成本的管理团队。这种人只能说是钻营的营销人士。基于庞氏骗局的高回报的新互联网传销模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超级社交红利+先烧钱后挣钱的互联网思维神话+中国经济转型大量人员职业就业前景剧烈调整+财富等同成功的错误观点,这些骗子在政府的原本好意里,在监管部门尴尬的目光中,在媒体的大力传播中,成就了辉煌的骗绩。
 


需要全民补课的互联网金融五大错误认知

 

当互联网遇到现代金融,必然让金融产生巨大的变化,这是金融的核心属性决定的。现代金融的产品及服务绝大多数都可以数字化,比特币甚至证明了货币都可以数字化,金融行业无疑是最适合互联网化的行业。应该说,整个中国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严重不足。

 

第一个需要全民补课的金融认知:中国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使命,是在保持社会整体稳定发展同时,逐步消除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这一中国社会最大隐患,同时以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联的走出去为核心构建人民币的全球金融话语权和支付结算体系,从宏观层面强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人民利益。

 

然而我们却很悲观地发现,当下不论是实践个人理想、个人价值观的专家意见,还是鼓吹那些体现金融寡头意志的金融改革,大部分主流金融改革方案有意无意间都做了一件事:帮助财富的聚集,悄然增加了这个社会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基尼指数到底是多少已经成了一个谜。按照现在中国社会的财富差距现状,任何脱离让财富有效地流向社会大众这个出发点的金融改革方案,都可能会把中国社会推进历史动荡的循环,这是人类社会近千年经验的总结。国内资本的海量外流,国人境外资产的海量增长,全球都能感到压力的中国移民潮,都在印证利益既得群体的智慧和恐惧。可是,什么都可以挪走,政权不能移民,国家的整体金融政策、整个媒体环境、专家关注都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财富平均化这个出发点。金融的核心属性是价值的流通,而不是价值的聚集。公司及经营个体的必然属性是要千方百计的追求价值的聚集,而政府则是要动用国家机器保障价值在所有社会人群中的合理流通。从这个角度,金融已经成为除战争之外最有效的社会管理手段。
 


另外一方面,因为互联网把全世界紧密地链接在一起,也为中国金融体系的走出去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新的全球金融基准平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如果能够在这次全球金融互联网化马拉松中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体系互联网化的进程并成为全球新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奠基者,才是对中华民族最大的利好。

 

第二个需要全民补充的认知是:普惠金融无论是从“普”衡量,即大众社会的公平权益,还是从“惠”衡量,即更低成本、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都应该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主要的优先发展方向,更应该是国家的基础金融战略之一。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system)的英文原文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而中文翻译是人行研究局率先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一个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这一理念提出的前提是目前的金融体系并没有为社会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特别是针对穷人的征信类小额贷款项目,而联合国希望通过小微型金融的发展,促进这样的金融体系的建立,提升社会的幸福指数。这个理念与我党执政理念和本届政府对社会的承诺高度吻合!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类公益属性的互联网金融项目,而不是以发大财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项目。

 

第三需要全民补充的认知是:国家提倡互联网金融的初衷是让实体经济这一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基础能够从中国巨大的民间储蓄中得到更有效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如何有效促进金融体系向实业输血能力的提升,这是互联网金融另外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很多社会问题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压力,也来自互联网刺激下的整个社会重新分工。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消解很多行业的同时,定制化、社区化的新经济模式也在高速增长,各行各业正在进行竞争力重塑,社会正在重塑消费力和消费信心。通过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手段,宏观上可以构建全新健康生态孵化环境,微观上可以通过细微的金融毛细血管,向千万小微社会细胞组织提供金融管理与服务,从而使得大量社会实体产业能够顺利转型或者升级。请注意,这里面的“管理”不止是纯借贷风控这么简单,而是要构建从项目选择、技能提供、营销引导、资金扶持、风险管理等多种孵化服务,这种服务客户数量的海量增长和单笔业务额度的大幅下降,必然对成本和管理水平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传统金融生态,根本无法满足这一任务,这只有互联网+金融能够做到,为此必须对整个金融生态进行彻底改造,制定全新游戏规则,提升金融生态活力,降低普遍金融成本。

 


第四个需要全民补充的认知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活力来自互联网的两个核心维度,一个是成本和数据模式的维度,核心是尽量通过技术来简化迭代以前的复杂模式,通过技术来降低总体金融成本。二是用户的广度及业务体量维度,进入俗称的长尾领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金融服务成本,对微利的小微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在互联网帮助下降低传统金融行业的服务成本,提升原有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同时为更多人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新模式,不能通过大幅降低金融成本来挣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基本都是骗子!但凡没有能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低成本进行营销,而需要使用常规营销模式打广告、拉客户、凑人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都会很高,离骗子也就一步之遥。要知道互联网P2P类公司的产品的毛利率不可能超过5%,而一般在媒体上打广告的行业的毛利润率是50-60%,互联网金融企业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打广告?基本上你看到的广告,很可能就是某个客户的本金!可能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可以烧钱啊!人家怎么烧,烧的是投资人的钱!可是互联网企业可以有高达80%的淘汰率,互联网金融企业,死亡率就算只有15%,也相当全国人民集体玩金融的“俄罗斯死亡转盘”!不能按照对待一般的互联网企业去扶植互联网金融企业,这是由其产品与服务的金融性质决定的。要从国家层面构建金融生态全面互联网化的基本坐标体系,也就是说,对金融互联网化的结构设计,更多应该从未来出发,充分洞察未来金融业务趋势,打造全新金融基础平台框架,比如全球联网的征信系统的提出和建立。如果中国能够成为全球联网的个人金融征信系统平台的搭建者和标准的提出者,不仅会真正开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更会在未来的全球化的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取得基础优势。

 

现在网络上泛滥的P2P和中国民间泛滥的私人借贷其实性质是一样的,真的不具备什么互联网基因,更不具备金融创新基因!其实社会真正呼唤的是国家出台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政策,打开传统金融国家队的枷锁,为全体人群提供普惠的主流金融服务,也就是说:金融的国家队才是所谓互联网金融的执行主力。

 

第五需要全民补充的认知是:中国已经有足够的金融从业人员了,真的不需要再鼓动没有金融常识和金融使命感的人去进入这个不直接产生社会价值的行业。

 

我国金融业人口总数近8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在互联网时代,真的足够了。仅以银行业数据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银行主要业务形态正在高速变化,大量数据表明,银行正在从线下柜台型往线上转移,比如手机银行的高速发展。银行的传统人员结构必然调整,银行自身就有大量专业人员要重新择业,花旗银行的数据称要裁员近半,这些转岗的金融行业人员,是最适合开展和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前提是监管层真正坚定一个信念: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是将来银行业务的主体形式,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主体是国家队,而不是以前大家都认为的,互联网金融专做主流金融机构不做的一些零碎低利润业务,需要社会人士踊跃创业。再看几个基本数据:中国银行业人均平均22万的年薪成本,远超社会平均工资标准,银联的基本工资更高;银行20%的利润率,高出社会平均利润率10%一倍左右。在相对高工资的吸引下,加上专业的培训,这几百万银行员工已经是一支金融正规军,通过他们快速展开国家主体互联网金融战略,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比大量外行进入这个行业可能更现实。

 

 

在调整以上五大社会认知问题的过程中,媒体和监管层责无旁贷

 

从央视播出E租宝广告那一刻起,就已经说明一件事,一个本该是中国最专业的财经频道,在基本的金融常识——风控领域,也是小白。另外,真正的专家,真的在一行三会,在银联。但目前看,因为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暴利因素,好像相关系统也没有按照以上五个观点,尽到对人民进行金融教育的义务。“有倾向、有侧重、有情怀、有原则、有主见”,应该是媒体和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时秉持的基本原则。

 

这轮互联网金融事件和当今中国社会的诸多负能量问题一样,更深层面的成因都是中国整体财富意识形态的基础坐标系错误,社会价值观需要引导和重塑,按照征信标准划分阶层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长期功利主义的引导下:“不管黑猫白猫,挣到钱的就是好猫”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全社会在对财富的渴望下,忽略了猫不是人这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的社会化基础大环境正在急剧恶化,人味急剧消失中,社会主流意识的畸形,职业荣誉感大幅下跌,中国行业阶级鸿沟和行业收入鸿沟如何填平?

 

人性本善本恶这个话题太宏大,不敢妄谈应该如何教育如何改变,还是回归主题:互联网时代,是否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上述社会难题?纵观中国社会的互害模式,不论是疫苗还是食品,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挣钱,都有金融属性。而这些社会事件,呈现的多领域多地域几乎全人群全阶层的参与,也证明这一点:当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金钱来解释的时候,金钱也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途径。中国社会缺少一套普遍认可的、对大家进行有效监督和惩罚的金融体系。而互联网时代,可能是构建这个金融体系最好的时代,或者说技术已经为构建这个体系提供了全部的可能。

 

这个体系最好有足够的威慑力,这个体系更应该有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这个体系必须成为这个社会稳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个体系必须能够覆盖到每一个人,这个体系能够把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数字化同时,拥有能够基于某种规则自动决定个体和整个社会群体相对位置的实时处理能力,这个系统必须成为和氧气一样不可或缺的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要素。这个体系恰恰就是本文的观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和最主要成果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把金融体系打造成对社会最好的管理工具,把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能够全新定义人与社会的关系,很可能催生一个全新社会概念,即一个基于人类个体金融财富和道德标准融合、按照征信标准划分阶层的社会。相关技术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一、详尽的个体识别技术全面发展融合,技术已经支持社会对任何生命个体及群体进行有效的追踪管理。

 

二、任何个体的社会活动都可被实时跟踪及检测:基于第一代互联网思维建立的人行的征信系统数据库,应该按照物联网思维,按照金融治国的方向继续升级,把所有交通、交易、交流、保险、工商注册打通与关联,最重要的是把税收手段关联起来,用互联网关联一切。

 

结语

综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整合和调整到位,随着中国金融的国家队真正出手,随着互联网真正的和金融融合,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必将势不可挡,并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全民的福祉!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