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2日19:30,巴黎布尔热会展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严诤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时评文章,称《巴黎协定》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现全文刊发如下。
尽管各方都认为《巴黎协定》并不完美,但这不影响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历史会记住这一天,从我当上秘书长的第一天起,气候变化就是我的第一优先任务……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和延迟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份协定。”可以说,协定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不少人还记得同样雄心勃勃的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最后却功亏一篑,与会者和世人唏嘘不已。很多人对于已经连续召开20年的气候,甚至不再抱有希望。但正是那次壮丽的失败,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和缔约方有了深刻反思的机会,成就了巴黎。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东道国出力。法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从2012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申办此次大会到2015年11月30日会议正式开幕,三年多的时间里,奥朗德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全球各地展开穿梭外交,尤其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法国领导人言必谈“气候变化”。作为一名政坛宿将,法比尤斯拥有骄人的政治资历、出众的外交谈判能力,而且始终抱持必胜的信念开展工作,为巴黎大会的成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其次是工作方法有力。气候变化谈判,归根结底是国际责任的再分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关心气候变化的人们痛彻地意识到,“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摊派行不通。巴黎大会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允许各方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美两国2014年率先宣布减排目标后,已有187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便于达成共识,具体谈判事宜由部长级官员承担,协议文本也一压再压,英文文本从今年2月的86页压缩至最终的32页。
第三是主要国家给力。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关注。巴黎大会,则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了做好的注脚和诠释。
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首次公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2015年9月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致力于推进国内气候行动,并加强双边和多边气候合作,尤其是决心携手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圆满成功。11月30日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又单独为出席巴黎大会的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设宴。12月11日,巴黎大会闭幕前一天,正是谈判最焦灼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应约与奥巴马总统通电话,双方重申了保持密切协调,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取得成功的决心。
巴黎大会,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一次重大实践。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指出,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为当代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中国贡献。10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一年多来,中国的一些重要倡议,如“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相关倡议进展顺利。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且权重占比超过日元和英镑,位于美元、欧元之后成为SDR篮子第三大货币。这些都说明,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和中国在这场变革中的作用都都抱有很高的期待。
许多人都还记得,11月29日,习主席抵达巴黎当天,北京遭遇了近年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次日,习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今年9月宣布设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于明年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
习主席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目标虽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实现绿色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一直在行动。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2015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出现下降,既有国内需求减少的原因,也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标准的因素。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已占全球的52%。
巴黎大会期间,北京再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尽管中国的减排目标已经非常慷慨,中国的环境污染、温室气态排放还是被其他国家的谈判代表关注。对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按照“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产生雾霾的污染物会减少42%到45%。应对气侯变化,也有利于解决空气污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解决空气污染的努力相得益彰。
习主席在巴黎大会上指出,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