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库世界公共论坛现场连线

2016年11月11日

导语:

2016年10月,世界公共论坛在希腊罗德岛举行。该论坛创立至今已有12年历史,始终致力于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探讨缓解全球紧张局势方案 ”。论坛主席Vladimir Yakunin是俄罗斯公众人物,与普京交好多年。与会者主要包括来自欧洲、中国和联合国的官员、商业代表和学者。在对地缘政治格局问题的研讨中,世界公共论坛常发出迥异于西方主流的论调,但又并非完全以俄罗斯为中心,观点相对中立,这与9月份在纽约举行的“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形成了鲜明对比。太和智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经济论坛联席董事、德国Poly Terra公司CEO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博士亲身参与此次论坛,并发回连线报道,对论坛有关中东难民潮,欧盟内部分歧及美欧、俄欧关系,以及中国的全球角色定位与复兴等问题的研讨内容与观点进行了整理,进而也引发我们对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入思考。

 

Thorsten Jelinek(右) 与论坛主席Vladimir Yakunin(左)

 

一、中东难民潮的背后

 

今天,全球约有75亿人口, 3%为跨境移民,其中约5100万人为被迫迁移,这是二战以来人类被迫迁移人口的最高值,而这些被迫迁移人口中有50%来自中东、北非地区。目前,在主要因叙利亚内战造成的难民危机中,伊朗吸纳了约300万名难民,土耳其吸纳了约230万,欧洲吸纳了约130万(其中大多数移居德国)。与伊朗和土耳其安置难民数量相比,欧洲所吸纳的难民人数并不算多。但尽管如此,大多数东欧国家,如斯洛伐克、捷克、罗马尼亚等国仍不愿接纳这些难民。匈牙利虽然就欧盟提出的配额重新分配制度进行了公投,但匈牙利政府却试图拒绝执行为区区几百名难民提供临时住所的欧盟决议。这场危机凸显欧盟内部的不统一,以及欧洲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有人认为,叙利亚冲突是穆罕默德继承人纷争的“最后一战”(这场发生在什叶与逊尼两派之间的争斗已经延续了约1400年)。但也有人强调,这场危机的起因缘于一战后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干预、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边界的人为划分以及中东被逐步卷入西方贸易体系。联合国文明联盟主席纳赛尔认为,对话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打击极端主义的行动,并缓解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中短期来看,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仍将持续不断,而且只要美俄两国不能达成协议,这种代理人战争就不会很快结束,然而从长远计,中东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以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为基础。

 

二、欧盟内部危机及美欧与俄欧关系

 

民粹主义的持续上升,以及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反映出欧盟缺乏战略和战略思维的现状。民粹主义者在东欧以及奥地利、英国、法国、丹麦、德国、荷兰等国利用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搅动政局。世界公共论坛的讨论证明,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持续数十年的和平与自由主义似乎已不再是欧盟政治纲领的中心。未来几十年,欧盟地缘政治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衰减,而这绝不仅仅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欧盟政治精英正在探讨推动实现“核心欧盟”与“外围欧盟”(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的分离,只保留那些具有对等经济实力,并且能够接受共同货币政策的国家。然而,一个仅保留核心国家的欧盟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将会变得更加微不足道。身处全球化浪潮且被中美经济包夹的欧盟,只有团结才能获得成功与繁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核心欧盟”的出现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快得多。英国是唯一一个真正具有全球前景的欧盟国家,它的退出是欧盟的一个巨大损失,但正是由于民粹主义的存在和操弄,导致英国政府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决定。

 

捷克总统-泽曼(Zeman)

 

目前,美国仍然是欧盟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伙伴,美欧贸易日成交额高达27亿欧元。与此同时,美欧在文化上也紧密交织,美国仍然是许多欧盟国家年轻人海外游学的首选国家。然而,美欧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虽然未来几十年美国的社会和经济将会持续衰退,但与欧盟不同,美国仍将是一个军事强国。美国寄希望于德国在地缘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德国只能代表欧盟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为应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上升,美国也正寻求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关系。

 

 

俄罗斯国内某些势力正在试图挑起“新冷战”,俄美在叙利亚的对峙与博弈不断加剧,以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寻求新地位的举动即是这股势力存在的明证,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军事干预也确实间接导致了北约的复兴和军事部署上的强化。但在世界公共论坛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并没有严重威胁欧盟或北约的计划,欧盟的政策选择是导致俄罗斯采取目前这种对冲战略的重要外因。事实上,这并非毫无根据。尽管目前波罗的海和东欧确实感受到了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但俄罗斯似乎并不足以对整个欧盟构成真正威胁,而在2009年之前,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俄罗斯想要采取这种对冲策略, 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甚至还提出了促进俄欧一体化的计划。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被欧盟所忽略,欧盟和北约继续将东扩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进而导致欧俄矛盾的加剧以及乌克兰内战的爆发。虽然俄罗斯是引发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外部因素,但乌克兰危机本身也证明和反映了欧盟外交政策,包括民主和民权运动的失败。

 

三、中国的全球角色与复兴

 

很显然,中国没有过多介入中东和欧洲事务,但其持续发展仍然有赖于全球经济的互动与稳定。同欧洲和美国一样,如果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中国非常了解其作为世界强国的角色,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这一点已在今年举行的杭州G20会议上得到了明确体现。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因此必须在全球治理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并持续推进其内部改革与对外开放。实际上,中国已经在G20峰会上展示了其充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衡力量的雄心,并有志于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全球贸易体系。

 

 

然而,中国的崛起也面临诸多障碍。从内部看,中国必须应对与解决好经济增长放缓、工业产能过剩、东西部收入不平衡、中等收入陷阱、环境恶化、缺乏创新、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竞争力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挑战与问题。从外部看,中国被排除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之外,欧洲拒绝承认其“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邻国也明确寻求将美国作为地缘政治上的保护人和首选贸易伙伴。面对外部挑战,中国主要采取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加以应对。截止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也将会成为助推基建投资与贸易的有效平台。

 

四、世界呼唤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

 

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纳西尔•阿卜杜勒阿齐兹•纳赛尔(Nassir Abdulaziz Al-Nasser)

 

世界公共论坛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当前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无法实现繁荣共享,维持地缘政治平衡。世界经济需要真正的发展而非单纯的增长率。自由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早已告诫世人,“要警惕资本主义自身与生俱来、难以控制的负面影响”,“除非政府努力遏制,否则资本主义必将威胁社会的完整性”。时代呼唤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虽然这个新体系将会如何,目前没人能够说清,但中国、俄罗斯及G20其他国家都面临改造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的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历史机遇。为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超强经济实力且为人所敬重的国际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亦应如孔子所言,“近者悦,远者来”。

 

结语

罗德岛的阳光是明媚的,但世界公共论坛所描绘出的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局势却并不积极乐观。“西方民主自由主义的胜利”并未到来,“文明的冲突”持续存在。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这不仅因经济不平等和权力斗争而起,背后更有跨地区文化差异的作用与影响。其实,在人类社会中,利益是具象的文化,而文化不过是抽象的利益。如果说作为人类文化内核的价值观是具有普世性的,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有效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世界和谐共进的路径。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一向考究“利益”,但我们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此,因为历史反复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视私利的共同利益是不稳固的, 而无视共同利益的私利也必将难以延续。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就必须跳脱“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携手共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