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共同的被殖民遭遇和对发展的渴望,经过多年的互利互惠、互相尊重、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友好合作,中非友谊之花已经洒满非洲大陆,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文交流也日趋热络。在中国的舞台上不乏来自非洲的明星身影,比如耳熟能详的从星光大道走出的郝歌、玛利亚等,在非洲大陆,非洲朋友对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中非交流的日益密切使得对非洲汉语教学产业化成为大势所趋,汉语教学有望成为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新金矿”。不容否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短板现实存在,产业化过程势必艰辛,但前景一定光明。
对非洲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多渠道和种类,最有名气的无疑当数孔子学院。目前在非洲共有38所孔子学院和多个汉语教学点。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孔子学院目前存在以下几个短板: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的汉语教师总量不足。据亚洲某国家初步统计,需要汉语教师8万人,但目前仅有1000人,需求比为80:1;
第二,孔子学院所提供的教学服务、师资模式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例如,周末班,商务班等等;
第三,在非洲,受欧美意识形态影响较深的非洲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对由政府财政资助的孔子学院心存疑虑,担心其有文化渗透的功能,存在抵触情绪;
第四,我汉语教师对非洲的艰苦条件、疾病肆虐、战乱频发心有余悸,曾经出现过教师一个在一个大学只干了一任(2年)就离开,无人接替,教学由此中断的情况。
第五,非洲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我教师在工作中忽视这一点,存在文化优势感,学员就会出现抵制情况。
汉语教学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化路径
应该认识到,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国家资源。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语言传播当作公益事业、文化事业,事实上它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产业。在非洲的英语和法语教学,无不通过商业途径解决。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与外界交往不断增多,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语言之一的汉语的国际传播价值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求学习汉语,这为汉语推广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实现产业化,首先要制定汉语教学的规范和标准,申请汉语推广工作中的知识专利,标准加专利就是标准的控制力。有了控制力,国内和海外的汉语教学机构以及所有的学习者都可按标准操作,汉语学习、考试、证书等环节都可实现产业化。
此外,产业化要多管齐下:把汉语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产品资源和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对不同年龄、程度和学习目的的学员提供差异化服务;运用云服务,接触全球的汉语学员。
激发汉语教学产业化,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建立类似国家汉办的HSK考试制度,测试中文程度;大力培养汉语师资;大力推进网上教学(可效法法国文化中心推送网上学习法语的经验);与新媒体和流行文化广泛结合起来,制造数字化教材推向市场。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汉语教师外,还要培养产业化推广人才。
非洲汉语教学产业化的前景
在人们的印象里,非洲经济水平低,普通人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然而据笔者观察,希望学习汉语的大多是中产阶层和一些已经与中国有了商业联系并希望进一步开拓业务的商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一些敏锐的教学机构也看到这个商机,希望有偿邀请汉语教师授课。总而言之,汉语教学市场正在非洲逐步形成。
对非洲的汉语教学产业化,可以让市场配置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买方会平衡市场需求和非洲的艰苦条件,考虑到终年高温、缺水缺电、网络不畅、疾病肆虐等不利因素,开出相对高的价格来吸引汉语教学师资。如果价格公允,国内私立教学机构会组织国内的年轻人赴非洲任教。同时,对年轻人来说,如果有一段在非洲工作的经验,能够培养其国际眼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是一段十分重要的经历。同时可以解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产业化后的汉语教学不是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政府财政中节省下来的人员经费,可以于制定规则和研发。
十几年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年产值已增长到数百亿元人民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非洲的汉语教学产业化也将迎来“黄金十年”。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