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正视历史,何谈面向未来

2015年08月14日
编者按:2015年8月15日,全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8月14日以内阁决议发表谈话,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太和智库特约撰稿人、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潘峰先生应太和智库邀请,在“安倍谈话”即将发表之际撰写了这篇时评文章。本文言论不代表太和智库官方立场。

 

1995年8月15日,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发表谈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村山谈话”为日本和亚洲多国改善关系、赢得受害国民众的谅解创造了契机。之后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了“村山谈话”在二战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主要方针和具体表述,甚至是在保守派桥本龙太郎、森喜朗与小泉纯一郎当任首相时期,也都未对“村山谈话”的立场进行挑战,2005年的“小泉谈话”还重申了“村山谈话”的主要表述。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街头演讲反对安保法案)
 

2015年8月15日,全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8月14日以内阁决议发表谈话,引发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随着谈话日期的临近,日本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近日频繁爆料、众说纷纭,相关政治力量也不断就安倍谈话的内容发出信号、施加影响。这一次,安倍主动搬起了国际政治的“大石头”,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安倍谈话”何以引关注

 

2015年1月1日,日本明仁天皇发表的新年感言让人察觉到与众不同的含义。天皇表示,“以战后70周年为契机,好好学习以‘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为发端的那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应有的样子。我想这在当下是极为重要的。”这简短的几句话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和处于风口浪尖的安倍内阁来说,显得颇有深意。

 

“村山谈话”至今的20年,是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几经波动的20年,是日本政治精英和民众的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的20年,是东亚力量格局出现历史性变革的20年,也是战后世界政经秩序松动与重塑的20年。自2008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安倍内阁上台执政以来,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动作不断,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转向调整。以安倍为代表的部分日本右翼政治力量以强化美日同盟、配合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为外衣,正在加速主导和推进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安倍政府正不断通过多种政治手段尝试解除日本身上的“紧箍咒”,包括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突破旧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制定通过新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实现自卫队海外派军常态化、避谈甚至是挑战“无核三原则”等。近年来,日本在安全军事领域的密集动作,事实上已挑战和动摇了战后日本和平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律基础与制度安排。

 

与安全及军事领域的举措相对应,历史问题也自然成为了安倍谋求“突破”的领域。作为日本前右翼首相岸信介的外孙,安倍在进入政坛伊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早在1995年“村山谈话”前,当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战后50周年决议”时,当时年仅40岁的安倍晋三就因为反对决议中提到“殖民统治和侵略”而缺席投票。尽管安倍所在的保守势力“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在此之前已经通过运作,删除了决议草案中的“谢罪”和“不战”表述。但当村山首相坚持发表了包含“道歉”内容的谈话之后,日本右翼势力集结的“历史·检讨委员会”还是推出了“集历史修正主义之大成”之作《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安倍正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安倍在2012年再次出任首相后,不断在历史问题上掀起“翻案风”。安倍曾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坚持“侵略”无定义说,认为侵略的含义会因国与国关系中各国立场相异而有所不同。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还称二战战犯是“为了今日日本的和平与繁荣,赌上自己灵魂,奠定了祖国的基础”。同时安倍政府还直接挑战了涉及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谈话”中的相关原则,删除了教科书审议基准中不刺激邻国的“近邻条款”。同时声称要重新审查“河野谈话”的出台背景,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罪行,认为慰安妇问题是人口贩卖问题。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出格”可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且反复发作。
 


 

早在安倍二次出山后不久,安倍就放出要重新进行首相谈话的口风,流露出对“村山谈话”怀有异见的想法。2015年4月,安倍在电视节目中针对“侵略”等“村山谈话”的具体措辞时称:“历史认识上将会继承(“村山谈话”等)的基本观点。但既然是继承,就没必要再写一遍。”有关“安倍谈话”将省略“村山谈话”关键表述的猜测一时四起。4月22日,安倍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演讲,对过去的战争表示了“深刻反省”(英文译为deep remorse)。不过安倍却并未道歉,也不直接承认侵略行径,而是采用绕弯子的暧昧做法。他在介绍了1955年万隆会议确定的“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原则后,强调日本“在深刻反省上次大战的同时,将永远坚守该原则”。这一做法显然缺乏诚意,妄图蒙混过关。安倍随后于4月29日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再次表示日本对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到“痛彻反省”(同样也译为deep remorse),但仍未就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道歉。令人玩味的是,安倍在介绍自己参观华盛顿二战纪念碑的感受时所用单词为“repentance”,其悔恨程度在西方语境中胜过“remorse”。

 

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修正主义倾向和在2015年两场演讲中所表现出的避重就轻、“咬文嚼字”的态度,引起了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的极大争议。而随着“安倍谈话”的日期临近,媒体不断披露出谈话草案的具体措辞,更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反弹,使得谈话内容本身成为了安倍手中一块主动炒热的“烫手山芋”。

 

“安倍谈话”将“事与愿违”

 

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修正主义,本质上还是基于在利益考量上的现实主义。

 

安倍谈话,最终反映的还是安倍对国内外形势和力量格局进行综合判断之后的一种权衡选择。从目前来看,安倍已经难以从大的方向上颠覆“村山谈话”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要求安倍在谈话中正视历史、继承“村山谈话”表述的声音不断出现、内外汇聚、形成合力。无论是在欧美学界还是亚洲学界,不断有诸如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入江昭等重量级的史学家和政治学家通过联名信方式要求安倍正视日本战时“强征慰安妇”等历史事实。7月,日本74名知名学者联名发表声明,敦促安倍在战后70周年相关谈话中明确写入“侵略战争”、“殖民统治”等20年前“村山谈话”中的关键词。日本多个市民团体也向日本内阁府提交了呼吁安倍正视侵略历史的要求书。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等政治人物相继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和媒体平台上督促安倍继承“村山谈话”内容。在今年年初日本多家媒体进行的数次民意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甚至是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安倍应在谈话中继续加入“殖民地统治和侵略”、“深刻反省”、“道歉”等表述。

 

更为重要的是,自安倍政府提出要修改安保法案以来,除国际舆论予以高度关注外,日本国内的质疑和反对声就不断。随着新安保法案在7月凭借自民党-公明党的议席优势,通过众议院表决、进入参议院审议程序,并有望在9月最终通过审批,来自在野党和民间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对安倍内阁在立法问题上蔑视议会民主程序、罔顾民间舆论,从根本上颠覆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的“放弃战争、不保持战力、否定交战权的体制”的做法,除了日本学界和法律界人士呈现出一边倒的谴责之势外,包括村山在内的5位日本前首相等政治力量也对安倍进行了猛烈抨击。最重要的是,安倍的民意支持率已在民众对新安保法的街头抗议中下跌到历史最低点,对安倍内阁的不支持率已超过支持率10个点以上。此外,随着安倍经济学的短期刺激作用减弱,日本经济恐再现低迷之势,安倍如果此时在谈话问题上大做文章,恐遭遇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
 


 

另外,日本周边国家的看法和日本盟友——美国的意见显然也更让安倍难上加难。中国、韩国已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多次呼吁安倍继承“村山谈话”的内容。这对于安倍而言,改善对华、对韩关系,甚至实现领导人互访,是缓解日本周边外交困局、确保日本对外经贸合作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中韩对安倍谈话的事先建议和最终反应尤为重要。同时,美国方面已多次表态要安倍继承历代内阁的历史认识,努力与相关国家达成和解以缓和东亚的紧张局势、维护美国东亚同盟体系的稳定。在通过今年两场演讲以及近期媒体频繁放风进行舆论试探后,安倍已基本上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加之力推新安保法案带来的政治危机与有关谈话的争议相叠加,这更使得“安倍谈话”的最终文本将难以实现安倍进行谈话的初衷——“想用自己的语言来传达他的真意”。

 

警惕“安倍谈话”的小动作

 

然而,从安倍的前期表现来看,其极有可能在有限的操作空间里搞些小动作,以安抚右翼阵营,并表明自身立场。对于备受关注的“村山谈话”几大关键词,安倍对“反省”一词并无太大异议,已在今年的数次谈话中使用。但对于“道歉”一词,情况则更为复杂一些。一方面,自民党内许多人士包括安倍自身对该词持有顽固的抵触情绪;同时有日本媒体认为,“深刻反省”的英语翻译“deep remorse”一词含有“对自己所犯罪恶的深刻后悔之情”、“自责之情”等意味的词语,容易让人联想到“道歉”。所以存在安倍以此为理由,不直接表明“道歉”的可能。

 

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说法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于涉及到对二战中日本行为的根本定性问题。安倍8月7日晚在将讲话初稿交给联合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干部时,曾将谈话咨询机构“21世纪构想恳话会”拟定的意见稿中有关“侵略”、“殖民统治”的词删掉,足以见安倍在这一问题上的顽固立场。但是从这几天日本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为了维护执政联盟的需要,安倍接受了公明党的意见,打算在谈话中使用“侵略”一词。既然“侵略”出现,“殖民统治”一词也将可能随之出现。然而,这两个词将极有可能不是针对日本自身而指出,却是如万隆会议时安倍的发言那样,将反对侵略和殖民统治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准则或者一种大的时代潮流,然后表明日本对这种原则或潮流的认同。如果最终谈话内容真是出现这种语境的变化,那么实质上已经回避和变相否认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同时,“村山谈话”的四大关键词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必须放在同一语境出现的有机整体。试想,如果安倍不正视日本自身的侵略与殖民统治行为,那么反省到底是对何反省?如果不道歉,又怎能证明是发自内心的深刻反省?

 

还需注意的是,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日达成的处理和改善双边关系四点共识的中文版本和日文版本就存在细微却重要的用词差异,为安倍内阁在本国内的再起事端提供了机会。按照前例,“安倍谈话”将发表至少四个版本,即中文、日文、韩文和英文,中国方面应该对这四个版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以防安倍内阁浑水摸鱼、混淆视听。可以肯定的是,安倍的团队一定会对谈话的英文版本慎之又慎。

 

另外,安倍肯定将会在谈话中通过大幅度增加其他内容来冲淡有关历史定性和认识的关键主题。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安倍打算在谈话中加入对引发战争的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旨在表现日本为什么未能阻止自身走向战争”。谈话将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规定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的《巴黎非战公约》、对日德经济也造成打击的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等国际局势。另外,还设想谈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及1936年“二·二六事变”等时期日本的状况。如果最终谈话包含了上述内容,那么安倍采用了何种具体措辞、表现出来怎样的历史观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直以来,日本国内有人坚持认为日本发起战争一方面是为了打破ABCD(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四国对日本的包围圈,以确保外部能源安全;同时是日本人将白种人赶出了亚洲,“解放”了亚洲各国。安倍对二战背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了蕴含上述两种荒谬史观的论述,则是对战后东京审判结果和史实的极大背离,必将受到国内外正义之士的强烈谴责。

 

此外,在对历史问题缺乏诚意和歉意的同时,安倍将利用谈话极力突出日本战后的“国际贡献”以及他推出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为此,我们需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以便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对战后国际秩序不断挑衅的真实行径。安倍已显露出要将历史与未来“一刀两断”的企图,以为突出“面向未来”,就可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投机取巧、蒙混过关。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一个政治人物及其背后的政治群体,老是执着于为侵略历史翻案、妄图洗脱罪名,将对被害者的道歉视为对自身的一种羞辱,又何以令人相信这个政治人物及其所代表的群体,能够有健康、开放的心态带领这个国家选择正确的道路,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又何以使人信服这个国家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采取的方针与举措是真正出于内心的善意、正义和良知?

 

“杖莫如信”

 

日本国内常有人质疑说,我们明明已经道过歉了,中国、韩国等国家为什么迟迟在历史问题上“死缠烂打”?我们要道歉到什么时候?其实安倍在最终的讲话中是否清楚明确的说出“道歉”二字只是现实政治博弈的结果,事实上从安倍在历史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试图炒作“安倍谈话”开始,安倍最终的措辞已彻底变味。
 


 

在2015年大分日中友好交流会上,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曾向中国驻福冈总领事李天然题赠了四个字——“杖莫如信”,指(人)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这四个字也曾出现在了“村山谈话”中文版的结尾处。关于战后70年来日本走过之路,安倍曾称“感到自豪,今后也必须以70年来建立的信任为基础,为地区和全球做出更多贡献”。事实上,安倍个人在政治外交中的信用如何,通过此次“安倍谈话”的炒作过程和台前幕后来看,公道自在人心。然而,当安倍首相以内阁决议形势发表谈话时,他应该知道,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将代表日本国家的信用,也将接受正义和时间的检验。当91岁的村山富市为捍卫“村山谈话”核心内容而奔走呼号,在《人民日报》上表示要“会拼上性命组织安保法案”时,我们期待着能从日本社会的主流声音中持之以恒地感受到“村山谈话”背后的那份“信”。这种对历史、对承诺、对正义和良知的信用才是我们在“侵略”、“殖民统治”、“道歉”和“反省”之外最想听到的话。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