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前景及对通信制造业影响分析

2018年03月30日

导语:

近一周来,中美贸易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全球都在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战的后续走向。热心读者静雨发来文章,认为美发动贸易战实质是美对华战略发生根本转变,中美贸易战最终结果取决于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针对中国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的"301条款"调查将促使中国通信制造业加速实施自主创新。

 

一、美发动贸易战实质是美对华战略发生根本转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视中国为对抗苏联的战略同盟。中美均将对付共同的敌人作为双边关系基础,其他问题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基本战略考虑。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美联合抗苏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但美发现在许多利害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因此在实践中美国逐渐将中国视为有可能参与并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重要合作伙伴,采取融合与遏制相结合政策,意图促使中国向美国期望的方向转化。

 

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强,2006年美国提出希望中国成为国际体系负责任的“stakeholder”(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博彩业,原意指赌金的保管者,其本质意义是对游戏规则的维护和对游戏结果的仲裁),努力维护当前国际体系。同时,作为对中国“负责任”的“回报”,美愿意承认并接受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重要而持久作用的事实。

 

世界金融危机后,2009年美国提出G2中美关系构想,再次表示希望将中国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并要求中国为之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公开拒绝了美国提出的G2关系构想,并在2012年提出希望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在四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充分吸取了近代多次工业革命失败的教训,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依靠政府主导的“市场创造”和循序渐进的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尤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逐步摆脱了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开始越来越自信地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越来越大,美国对于中国最终遵循西方世界的游戏规则逐渐丧失信心。

 

 

2017年,中国工业产值大约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而且还在继续高速增长,看不到停下来的势头。在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推动下,中国典型的产业升级路线图首先是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扩展。中国所有的产业,只要系统设计和品牌做好了,上游的零部件一定会快速国产化,实现国产化后,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规模方面的绝对优势,国外企业大多会份额下降甚至逐渐退出市场。中国的产业链一旦主导一个行业,就能通吃这个行业的高、中、低端,不仅在高端挤占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空间,让发达国家的企业难以生存,而且在低端通过价格优势,让后进入的发展中国家无利可图,投资回报时间延长,工业化难度加大。中国制造的这种发展规律,让以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愈发警惕。

 

2013年,中国正式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让美逐步意识到,中国已经开始发展自身的全球体系,而且中国试图提供的全球治理秩序与美国的设想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领域存在上述种种根本性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的浪潮逐渐覆盖美国朝野及其西方盟友,“反华”情绪在经贸、安全、文化教育与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不断滋长,并最终使得美政府决定放弃推动中国融入美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的幻想,从战略层面上彻底改变与中国的关系定位。美在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开始称中国为“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上的竞争对手”,从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确立了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立面。

 

美对华发动贸易战,只是美整体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美对华开展的人才争夺战、知识产权战,以及金融和军事领域的种种摩擦,可以判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20-30年),美将视中国为传统国际秩序和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者,在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军事各个领域打击并遏制中国的发展。

 

二、中美贸易战是决胜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持久战

 

(一)中美之间是一场持久战

 

美对华发动贸易战,正式宣告并拉开了美国与中国争夺世界未来领导权的进程,这种“争霸战”一旦开启,就一定要分出胜负,要么中国成功崛起迫使美国接受现实,要么中国被美国遏制认输从而让美国放心,中间是不可能轻易停止并达成和解的。双方很大概率上可能会在多个领域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最终分出胜负。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建立了完整工业门类生产体系的国家,是唯一一个横跨产业链高、中、低端的工业大国。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在多个国家之间进行分工的,包括美日德三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全面的工业。中国的工业体系不仅全面进入所有产业领域,而且在大部分产业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整体零售额即将追上甚至超越美国。因为中国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主要立足于国内,大大减少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所以只要中美关系“斗而不破”,那么贸易战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并不大,中国能够在美国的各种贸易打击面前坚持住并继续实现发展。

 

但如果美国能够统一国内思想并获得盟友支持,忍受巨大财务损失和国际秩序动荡,彻底砸碎中美关系,在石油能源安全、高科技软硬件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全方位打击中国的软肋,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而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系和综合实力,是不可能投降认输的,而且中国的绝地反击也将带给美国长期而巨大的损失。所以,面对当前美国社会分裂的现状,以及美国攻中国守的局面,美国的政治家也很难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

 

(二)中美交锋初期差距明显,最为考验中国智慧

 

在美打击、遏制中国的最初阶段,美在核心技术、金融权力、国际盟友、军事实力等多个维度处在绝对优势地位,主导权在美方。中国没有能力和美国全线对抗,因此不会主动寻求与美国决裂;同时,中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也绝不可能无底线的对美让步。中国不怕与美决裂,破与不破,取决于美是否损害中国的利益与尊严,是否触犯中国的原则与底线。在具体应对中,交锋初期中国将不得不在贸易、金融、知识产权、市场开放等非核心利益上向美国逐渐做出让步,尽力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从而保护自己在高端科技研发、高端制造升级等领域的核心战略利益。

 

外部的巨大压力将倒逼中国加速国内改革步伐。类似自由贸易港等政治经济的全面改革方案将加速推出,用更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更加彻底的开放政策,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与资本,推动中国的稳步发展,进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新模式的优越性。

 

美国的巨大压力将迫使中国加速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中国将不得不缓和与欧盟的竞争关系,用更加平等、更加互惠的合作关系游说欧盟和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非核心盟友,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建设、合作运营、共享收益,通过共同利益的捆绑,减少敌人,增加朋友。

 

为防止美对中国的攻击升级,中国必须充分有效利用美国内矛盾,影响美具体决策。中国将继续高举全球化旗帜,向美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争取美国国内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跨国财团的合作与支持,对抗特朗普代表的以实业资本为核心的民族财团,迫使美在对华关系上无法达成共识、凝聚力量,从而缓解美对中国的打击力度。

 

(三)中美竞争最终结果取决于制造业技术创新

 

中国政府认为,现代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制造业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并发布了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美国同样预见到中国最大的威胁在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特朗普开启贸易战首先瞄准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各个先进制造领域,目的就是要维系已有的美在高技术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体系。美认为,中国的科技进步都是跟随型成就,中国尚无能力从无到有实现科技创新并开辟新的产业。所以,美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限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让等,以阻断中国获得西方科技创新成果的通道。同时,美还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到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约束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等等。美希望通过限制措施推动先进制造业撤出中国并回流美国,从而切断中国制造业科技升级的路径。

 

 

中国政府基于以往的历史和经验认为,科学技术创新的真正基础在工业,工业革命主要由巨大的市场和竞争所驱动,而不是技术发明驱动。在新技术的发明和转化过程中,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干中学”,一旦学会制造和模仿,创造和创新的大门就打开了。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国家,一旦放弃制造业,就可能完全丧失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中国立足当前强大的工业基础,并不惧怕美国的科技封锁,对发展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三、中美贸易战将加速中国通信制造自主创新并建立互惠市场格局

 

(一)中国通信制造崛起对西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构成冲击

 

从全球通信设备制造的行业格局分析,中国企业基本建立了竞争优势,欧美企业均处在维持状态,无力增长。中国华为已经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兴也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并逐步开始正规化运营,加上国企烽火和大唐合并后成立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正在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三十年,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快速崛起,冲刺到全球通信高科技产业链的最高端,一方面为全球几十亿人带来了低价和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打垮了一些西方知名企业,对发达国家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通信网络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由贸易市场,政治因素和国家战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力。美国自始至终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中兴的通信设备进入美国市场。欧盟多次向中国政府交涉,要求中国市场给予欧洲企业一定的份额保护。从2G到4G,欧洲企业在中国通信市场的份额从70%降到20%,引发了欧盟对于中国的不满。华为在开拓欧洲市场时为避免受到政治因素波及,主动放弃了价格竞争,尽力维持一个合理互惠的竞争格局,避免对欧洲企业造成过重打击。

 

(二)中美通信制造行业将围绕基础技术领域展开博弈

 

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基础技术领域,主要是高端半导体和软件行业,美国是绝对的霸主,美国企业占据着压倒性的竞争优势。2016年,美国制裁中兴时,中兴立即决定缴纳高额罚金换取美国政府取消制裁,当时华为也进行了类似评估,结论非常明确,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关键元器件上必须且只能采购美国企业的产品,根本没有替代方案。美国通过高端半导体和软件行业的优势地位,实际掌握着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生存命脉。

 

当前形势下,美国政府将在战略层面继续坚决封锁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即使付出更高的财务成本,中国企业也只能在欧洲、东南亚等美国之外的市场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很可能扶持美国企业并购海外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而在全球市场和中国企业开展直接竞争,正面打击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努力。如果中美贸易战能够维持“斗而不破”局面,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尚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开展技术竞赛,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导致中美关系发生重大波折,美国政府有可能寻找借口重启对华为和中兴的制裁,用强力手段介入以改变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市场的竞争格局。

 

伴随中美贸易战的开启,中国政府不得不在半导体和软件行业上加速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和国产自主可控替代,以求尽快摆脱对于美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依赖。如航天科工集团的“商密网”,其芯片、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全部使用国产软硬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的自主可控云服务。构建自主可控能力主要是基于国家安全需要,与全球化合作大方向并不相悖。在正常的国际环境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合作才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仍会积极走出去,借力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

 

(三)中国通信制造产业破局应引领构建更为互惠的市场格局

 

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利用科技创新开辟出一个个崭新的产业,并且打破零和游戏的限制,让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给其他国家创造了利益均沾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如汽车、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美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在稳固自己领导者地位的同时,也带动了全世界的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具体落地时,对于中国企业占据优势的产业和领域,客观上需要更多考虑如何牵头打造一个更为互惠的市场格局,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减少摩擦,共享收益。

 

 

以5G产业为例,中美都已经意识到5G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使能作用,并开始了激烈竞赛。美国率先发布5G高频频谱,成为全球首个分配5G频谱的国家;在毫米波器件上限制对华出口,制约中国5G高频产业化发展;与日韩等盟友联合,试图主导5G的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甚至考虑通过国有化方式建网。

 

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国如希望实现“5G引领”的战略目标,就需要考虑与尽可能多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国际力量支持。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可以考虑在国内市场给予国外企业更多的市场份额,构建一个更为互惠的5G市场格局。特别是与欧洲企业的合作需要重点关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是欧洲的战略优势行业,建议通过三大国有电信运营商,改变当前中国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格局,给予欧洲企业更有力度的份额保障。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