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中东治理困境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研讨系列之二

2018年06月21日

导语:上合青岛峰会圆满落幕,为开启上合组织发展新征程擘画了蓝图、注入了信心、凝聚了力量。6月13日,太和智库邀请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智库部分研究员,围绕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等议题举行座谈交流会。现将有关专家的会议发言和系列最新研究成果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中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最为活跃、民族往来更替最为频繁、宗教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

 

中东局势一直是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世界大国的注意力从未离开过中东。对上合组织多数成员国来说,中东是中亚地理的自然延伸,中东的“战”和“乱”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应对中东治理困境、积极参与中东治理是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选项。

 

上合组织是全球治理和反恐的重要力量

 

2016年6月,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发表的《塔什干宣言》指出:“成员国强调,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尽快稳定西亚北非局势,寻求政治解决危机。各方重申,必须维护叙利亚的统一、主权、领土完整和稳定,政治解决危机、使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命运是结束冲突的唯一选项。”显然,这正是上合组织参与解决中东问题的基本原则。

 

上合组织前身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六国元首举行首次会议,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2017年,印度、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上合组织还先后吸收蒙古、伊朗、斯里兰卡、白俄罗斯、阿富汗、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等国成为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国。

 

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但各国有一个最核心的共同诉求,这就是上合组织可以提供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和多边合作的交流平台。从成立至今,上合组织合作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加,各成员国都将主要资源和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经贸依存度日渐上升,人文交流更趋频繁。经过17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上合组织范围由原来的东亚、中亚地区拓展到了南亚、西亚,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土总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已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从而大大增强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域内的孟加拉国、叙利亚、乌克兰、马尔代夫、埃及等国也表示希望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国。伊朗最早正式提出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只是原来受制于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无法加入。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上合组织成立后通过的第一份文件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并专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

 

近年来,中东地区“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活动猖獗,恐怖主义向全球输出外溢,打击“伊斯兰国”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任务。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覆灭,被打散的恐怖分子正向阿富汗等地转移,回流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可能性增大,各国应对“三股势力”的压力增大。

 

“伊斯兰国”的出现加剧了部分中东国家的分裂。在对抗“伊斯兰国”扩张过程中,一些原本在中东受到压制的民族问题显露出来,尤其是库尔德人问题。库尔德人成为对抗“伊斯兰国”扩张的重要力量,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同时,其实力和影响力也迅速扩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都有了库尔德人的军事力量和自治区,这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未来的国家重建提出了严峻挑战,是维持统一还是被各种势力分割,充满了不确定性。

 

地区大国力量博弈加剧,反恐局面生变

 

美国在中东实施收缩战略是由其长远国家利益决定的。特朗普执意将美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遭到巴勒斯坦人的抗议和抵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激起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国家的愤怒,阿盟为此正在制定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上合组织内外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总体来看,环境趋于严峻。中东地区主要矛盾开始转向地区大国和全球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的博弈。上合组织主要成员国俄罗斯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地参与叙利亚事务。美国特朗普政府既想从中东抽身、减少投入,又想继续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愿失去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控制权。于是,美国让地区盟友以色列、沙特冲锋在前,依靠盟友力量制衡中东地区大国伊朗,抵制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全球大国仍然在中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沙特和伊朗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主要大国,目前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在逊尼派内部,土耳其和沙特、卡塔尔和沙特也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一直在利用宗教身份扩大各自影响力。

 

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2017年8月8日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指责伊朗参与谋杀数十名塔吉克斯坦社会和政治人物及20世纪90年代在该国的20余名俄罗斯军官。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令世界各地的观察家感到吃惊。此前,塔吉克斯坦当局已下令关闭设在该国北部城市胡贾德的伊朗经济和文化中心。俄罗斯国际关系专家亚历山大·基亚泽泽斯认为,在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反伊朗纪录片背后是沙特在起作用。

 

在塔吉克斯坦,大多数塔吉克人讲波斯语,这是伊朗对沙特拥有的语言文化优势,沙特则通过提供资金在塔吉克斯坦意识形态上发挥作用。塔吉克斯坦的举动被认为是代表沙特在中亚针对伊朗行动的一次重大进展。

 

作为中东地区大国和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沙特和伊朗之间既有尖锐的教派矛盾,又有现实利益的争夺,双方的对抗在美国战略收缩的背景下变得异常激烈。土耳其、埃及等具有地区影响的国家也在谋求各自利益,这些国家与沙特或多或少存在矛盾,而与伊朗或多或少存在利益关联。因此,被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缠的中东国家难以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中东陷入了地区大国竞争的“区域性多极不稳定状态”。

 

利益交集增大,上合组织中东扩员在即

 

尽管中东局势复杂多变,但这些年上合组织及一些成员国的行动表明,上合组织正在主动出击,走进中东,参与中东治理。

 

2005年,上合组织正式接纳伊朗为观察员国,向中东迈出了第一步。2012年,上合组织又接纳土耳其为对话伙伴国,与中东的关系更进一步。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4月4日,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研讨叙利亚局势的三方首脑会议。继2017年11月在俄罗斯索契首次举办土俄伊首脑会议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该国最大城市招待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伊朗总统鲁哈尼。这展现出戏剧性的一幕: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国际会议不是由美国和欧洲发起,而是由三个“上合组织国家”发起——上合组织成员国俄罗斯、观察员国伊朗、对话伙伴国土耳其。 

 

近年来,随着土耳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土耳其外交定位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土耳其视本国为一个可以在本地区乃至全球发挥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国家。土耳其由此开始推行东西方并进的东向政策,降低谋求加入欧盟的意愿,重视发展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并积极寻求加入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

 

未来,随着上合组织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土耳其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对土耳其来说,加入上合组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土耳其加入上合组织有利于上合组织扩大影响力,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上合组织将在中东、中亚国家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其经济、反恐合作等功能也将进一步增强。

 

上合组织参与中东治理,塑造中东未来格局

 

今天的中东地区充满了地区大国之间的竞争,在域外大国支持下,地区大国变得更加活跃。复杂尖锐的教派、民族、边界矛盾使中东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能力主导地区治理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即便在阿拉伯世界内部也是四分五裂,几乎很少在地区治理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更谈不上在国家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与协调机制以维护地区安全。

 

如此发展下去,中东局势走向存在三种可能:一是民族矛盾再次上升为首要矛盾,地区领导权和利益划分将成为新的战争主题,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犹太民族、突厥民族、库尔德民族的宗族冲突更趋激烈。二是军备竞赛加剧,核开发成新宠,中东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落空。三是叙利亚内战长期化、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升级诱发伊朗、土耳其同以色列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大国卷入可能性大增,中东局势失控。

 

今年5月,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一项调查显示,57%的俄罗斯受访者担心叙利亚冲突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许俄罗斯民众的担忧有些夸大其词,但当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俄罗斯战斗民族特性、土耳其大奥斯曼帝国梦、沙特地区霸主狂想、伊朗波斯帝国情结、以色列我行我素等个性和主张重叠的时候,中东地区很可能会面临更多动荡与浩劫。

 

在混乱动荡的中东,若要实现长效治理,各国需要共同承担起地区治理的责任,以平等和协商的原则构建中东地区治理的有效机制。上合组织积极介入有助于恢复中东地区治理机制,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历史事实也提供了例证。

 

鉴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和宗教文化影响力,伊朗加入上合组织,有助于上合组织参与中东治理。2016年初,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时两国发表的《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中国高度评价伊朗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活动,支持伊朗申请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中国需要高度重视与沙特的合作。中国的西部安全需要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保持稳定,沙特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重要的影响力,可作为中国的一个潜在合作伙伴。中国和沙特发展合作关系的原因,首先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次是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

 

中东国家摆脱治理困境的关键是通过构建全民认同的价值体系弥合民族和教派矛盾,实现国家整合,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中东国家以妥协求共存、以共存求发展,方能实现中东地区由“乱”到“治”,这是破解中东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上合组织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将为塑造中东未来治理格局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