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总体向好,民间交往成薄弱环节——2018年“一带一路”五通指数单项报告之三

2019年04月15日
本文作者:
刘静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五通指数课题组成员
聂   磊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五通指数课题组成员

 

导语:为打造精准衡量、量化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成效的“度量衡”,2018年,太和智库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报告,旨在以直观的量化结果展现“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以综合的分析研判评估“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以切实的政策建议优化“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为“一带一路”研究、决策和实践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也是一次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会,论坛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迎接本次高峰论坛,课题组分领域、分地区对“一带一路”五通指数进行了系列延展研究,特连载发布,敬请关注。本文为2018年“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单项指数报告。

 

一、民心相通建设现状分析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包括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民心相通建设从领域、广度、深度等多层面都有了一定进展。从建设领域看,民心相通从传统的文化交流升级到全领域的社会文化交流;从建设广度看,民心相通从主要由政府支持的项目拓宽到各类行为主体广泛参与的民心项目;从建设深度看,民心相通从简单的社会交往发展为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课题组以量化方法对“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进行评估。2018年,课题组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对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整体情况,主要以中国与9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其中,作为5个一级测算指标之一的民心相通包含3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

 

 

相比于2017年“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指标体系,2018年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没有变化,仍然是“旅游活动”“科教交流”和“民间往来”三个分类。但在三级指标中,将2017年指标体系中“旅游活动”下的“旅游签证情况”调整为“旅游签证便利度”;“科教交流”从“科研合作、汉语学院建设和科技合作平台”调整为“科研合作”和“来华留学生数量”两项指标;“民间往来”从“文化交流活动、友好城市数量和民众好感度”调整为“东道国热度”“友好城市数量”“舆论传播热度”和“民众友好度”四项指标。整体来看,2018年民心相通指标体系根据“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情况,更加注重动态性和实践性,以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状况。

 

 

从表6-2中9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指数分析来看,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民心相通建设状况总体向好。2018年民心相通指数平均得分达到12.34,属于连通型。在整个五通指数分布中,民心相通指数处于较优的水平,平均分值排名第二,仅稍低于贸易畅通的12.36,高于政策沟通的10.96,资金融通的9.88和设施联通的9.71。整体来看,五通指数分布呈两类,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属于连通型;政策沟通、资金融通和设施联通属于良好型。每一类指标间分值差异不大。(见图6-1)

 

图6-1 “一带一路”五通指数雷达分布图

 

其二,地区间相对较均衡,地区内差异较大。从地区分布看,民心相通指数分为三个类型,即畅通型、连通型和良好型。其中,东南亚地区民心相通指数平均分值最高,属于畅通型。南亚地区和欧洲地区属于连通型。欧亚地区、中亚与蒙古地区、西亚北非地区和大洋洲地区属于良好型。(见图6-2)在地区内部,欧洲地区、南亚地区、西亚北非地区和中亚与蒙古地区民心相通指数分布相对均衡,而大洋洲地区、欧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民心相通指数分布较为不均衡。其中,在欧亚地区,俄罗斯民心相通指数分值最高,达到18.07,而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则属于薄弱型,分值仅为8.72和7.63。在东南亚地区11个国家中,7个国家属于畅通型,3个国家属于连通型,只有东帝汶属于薄弱型。大洋洲地区最不均衡,新西兰、澳大利亚民心相通指数属于畅通型,斐济属于连通型,有4个国家属于潜力型,库克群岛分数最低,仅为4.09,属于薄弱型。

 

图6-2 “一带一路”沿线总体及地区民心相通指数平均水平

 

图6-3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民心相通差异比较[2]

 

其三,科教交流和旅游活动优于民间往来。总体来看,科教交流平均分值为4.45,旅游活动为4.43,民间活动为3.54。(见图6-4)在科教交流中,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和意大利与中国的交流相对较好,而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国家普遍与中国的交流较为薄弱。在旅游活动中,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斐济和阿联酋的情况相对较好,而欧亚地区、欧洲和南亚地区的旅游交往情况相对较弱。在民间往来中,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与中国的交往相对较好,而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国家、西亚北非国家的民间交往情况相对较差。

 

图6-4  民心相通指数地区分布雷达图

 

二、民心相通建设因果分析

 

经过5年的发展,民心相通建设已经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上文现状分析,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状况呈现总体向好,地区间发展较为均衡,地区内差异相对较大,及民间往来相对科教交流和旅游活动较为薄弱的特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全方位和多形式的人文社会交流成为深化民心相通的基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以文化交流、科教合作、旅游合作、医疗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民心相通建设。一方面,文化交流、科教合作和旅游合作逐渐固定化和规模化。我国多个省区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民间人士搭乘“文化高铁”,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再利用,从传统文化中创造出新价值,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传播丝路文化精神。[3]2017年2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4]2017年10月20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个艺术节和机构加入该联盟,这是世界首个由数十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共同成立的国际艺术节联盟。[5]另一方面,医疗合作和媒体合作成为有益补充。2017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中国医疗队与沿线国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球健康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6]2017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主题日论坛活动在北京举行,旨在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为合作机构成员带来的文化商业潜力,建立共享传播平台,将沿线各国媒体间合作推向更高水平、更新层次[7]。

 

其二,民间行为体的参与程度成为民心相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民间外交从“人民外交”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以企业、政党、社会组织等参与的全方位外交格局。虽然,民间行为体参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不断增多,但与政府主导的项目相比,其参与程度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以“中国一带一路网”数据为例,2018年关于民心相通建设的报道共100多篇,但以民间行为体为主体的活动仅占四分之一左右。从2018年民心相通指数来看,民间交往是民心相通建设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已成为深化民心相通的制约因素。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前民间行为体以民间交往形式参与民心相通建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首先,民间交往是以民众为主体和发起者的交流活动,能最大程度的吸纳民众参与,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其次,以民间行为体为主体的交往活动比政府主导的活动更加具有亲和力和灵活性。通过民众的直接交往,深化民众间的友谊,实现“民相亲”和“心相通”。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民为基。以良好的民间交往为基础的民心相通建设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基础。

 

其三,交往传统成为导致民心相通建设地区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在2018年民心相通指数中,大洋洲地区分值偏低。而民心相通潜力型和薄弱型国家中,欧洲地区11个,大洋洲地区5个,西亚北非地区4个,欧亚地区2个,南亚地区、中亚与蒙古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各1个。据此可以看出,民心相通与国家间政治和经济层面交往程度密切相关。在过去5年的实践中,基于政治和经济层面的交往,在沿线国家中形成了民心相通建设的“舒适区”,即政治或经济关系越好,民心相通情况也越佳。与中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相对较好的国家,已有的交往能为民心相通建设提供基础。如中国周边地区,由于文化和语言的相近性,相互交往较多,民心相通建设相对较好。而中东欧地区和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地区,由于政府层面的交往相对较少,导致民心相通建设也存在一定阻碍。

 

三、民心相通建设对策分析

 

民心相通建设是最基础、最坚实也是最持久的互联互通。经过5年的发展,民心相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民众交往不断增多,各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也不断加深。民心相通是一个长久、持续的建构过程,它既是可以独立开展的建设项目,更可以寓于其他四通的建设之中。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和疑虑。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民心相通建设,更加重视“惠及民生”“精耕细作”和“情谊相连”。

 

一讲“惠”,民心相通建设要以“惠及民生”为基本出发点。虽然民心相通已在多个领域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从开展的民心相通建设项目领域来看,文化交流仍是其主要内容。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惠及民生”的建设项目才能持续长久地深入民心,成为“民相亲”的支柱。因此,在民心相通建设中,要以“惠民”为核心内容,以对象国民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对象国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和民生福祉为目标,大力开展让对象国民众受益的建设项目。

 

二讲“细”,民心相通建设要以“精耕细作”为主要工作方法。“一带一路”沿线经过多个地区,沿线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文化、语言和习俗都有很大差异。而从当前民心相通建设实践来看,主要项目和活动的类型较为集中,内容主题也比较相似。这些活动在建设初期有助于打开局面,加深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形式内容单一的项目不利于民心相通的持久发展。因此,推进基于“一国一策”的“精耕细作”式的项目建设,开展针对对象国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具有持续性和人文关怀性的系列活动,才能真正使民心相通建设深入人心。

 

三讲“情”,民心相通建设要以培养“情谊相连”为根本落脚点。随着民心相通建设参与主体的增多,各类行为体的参与也逐渐增加。需要在交往中以“民众感情”为基点,带着感情,广交朋友,深化友谊。如企业、社会组织等对外交往中,要重视与对象国民众的感情交流,在民间层面深化彼此的友谊,为“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坚实的民意基础。

 

注释:
[1]新华网:《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全文)》,2017年5月12日,http://www.qstheory.cn/2017-05/12/c_1120962775.htm,2018年10月7日最后登录。
[2]通过方差来比较地区内部民心相通指数分布均衡情况。
[3]张文静:《文创产业带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文交流与合作》,2017年1月3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wtfz/mxxt/4401.htm,2018年10月8日最后登录。
[4]应妮:《中国官方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2017年2月22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8241.htm,2018年10月10日最后登录。
[5]马化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正式成立,124个艺术节和机构加入》,2017年10月21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31079.htm,2018年10月10日最后登录。
[6]申倩文、杜莉莎:《“健康丝路”上的中国援赞医疗队:神奇“飞针”获赞誉》,2017年6月2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hwxw/15106.htm,2018年10月10日最后登录。
[7]万月:《“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获沿线各国媒体积极响应》,2017年4月24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1588.htm,2018年10月10日最后登录。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