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拉伯之春”时隔8年,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阿尔及利亚政局风云再起,民众示威浪潮此起彼伏。5月14日,数千名青年学生聚集在首都,喊出“我们绝不放过“的口号,矛头直指阿当下执政者。同一天,阿军事法庭调查法官也听取了一名退休少将要求解雇国家人民军总参谋长艾哈迈德·盖得·萨拉赫的证词。在外力助推下,阿政治板块正在发生裂变,示威民众和军队正在滑向对抗。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吴毅宏详细分析阿尔及利亚政局变化背后的力量博弈及走势,以期对我维护在该国的海外利益提供信息支撑。
此次,阿尔及利亚示威民众喊出的口号是“我们渴望改变,渴望一个新的领导者带来真正的变革和希望!”从表面看,示威者是反对年迈多病的布特弗利卡参加竞选第五次连任总统,但实际上,他们不满的是出现严重问题的阿政治体制和国家经济状况。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238.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4200万人口。其经济高度依赖油气产业,石油储量居全球第16位,天然气储量居全球第9位,油气产业贡献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和出口总额的97%。但是除了油气产业外,阿基础工业极为薄弱,甚至白糖、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都依赖进口,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由于国际油价惨烈下跌及本国货币贬值,阿尔及利亚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社会福利水平不断下降,失业问题更加凸显。阿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2017五年间,阿国家外汇储备从2064亿美元下降至960亿美元,缩水超过50%。同时,无节制的生育文化和鼓励政策在带来高出生率的同时也带来高失业率,阿年轻人口占比60%,30岁以下人口失业率高达30%。随着财政压力的加大,阿政府不断收紧公共支出,暂停大型项目,缩减公共招聘,使得就业窗口更加狭窄。
阿政府出台的《2018年财政法案》试图通过增加地方税源、限制进口以及货币贬值等方式平衡预算,但这些措施却转嫁成为民众的经济负担,加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自2017年以来,阿相继爆发医生、教师、航空等行业的全国性罢工游行,民众诉求逐渐从要求涨薪、改善待遇扩大到对政府腐败不公的愤怒。到2019年初春,当步入耄耋之年的老总统传出再次参选的消息时,民众积聚已久的愤怒被引爆了。
在布特弗利卡总统4月初宣布辞职后,数以百万计的阿尔及利亚民众并没有停止示威活动。据官方阿尔及利亚新闻通讯社报道,阿48个省中有42个省爆发了抗议活动,波及了包括阿尔及尔、奥兰、康斯坦丁和安纳巴等主要大城市。
示威民众要求现政府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要下台,并要实行透明的政治过渡。他们不仅拒绝让现任阿尔及利亚民族院议长阿卜杜勒卡德尔·本·萨拉赫出任临时总统,也拒绝让人民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盖德·萨拉赫主持军队事务。
自独立以来,阿尔及利亚军队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持续不断的抗议活动的背后,还有改革阿政治体制以及弱化军队在国家体制中影响的诉求。在游行示威的队伍中,经常有人举着民族解放阵线前领导成员阿班纳·拉姆的肖像,因为拉姆曾主导通过了《民族解放阵线纲领》,确立了两条基本领导原则:一是政治领导优先于军事领导;二是国内领导优先于国外领导。
由于阿尔及利亚的战略位置和巨大的能源利益,欧美国家对该国现状表示“关切”,但保持了相对的冷静与克制。
阿尔及利亚与西方关系并不亲近。在其爆发大规模街头运动后,西方向阿军方喊话,不要镇压抗议者,否则会招致更大制裁,并且对阿军队领导人施压,要求军方抛弃老总统。显然,抗议者得到了西方道义上的支持。
作为原殖民宗主国,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关系复杂。法国总统马克龙除了称赞布特弗利卡的退选举动,还呼吁“过渡期应有合理长度”。阿尔及利亚舆论评论说,无论此次变局之后何人主政,法国都会寻求与其加强合作,以维持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利益。
美国对于抗议活动虽表态支持,但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而阿尔及利亚国内政治势力正试图寻求美国对此次政局变动的认可。阿尔及利亚驻美国大使马吉德·布格拉称:“我希望看到我国在这次过渡中取得成功。阿尔及利亚希望在西方世界留下民主和自治的形象。”
阿尔及利亚的政权实质上是混合性的:以管理民主诉求来维护自身存在,适当允许结社和言论自由,但以高压政治来避免社会动荡;有选择性地解放经济,却由现政府指派庞大而复杂的利益集团和个体实行行业垄断。
5月5日,在布特弗利卡辞职一个月后,军方拘留了他的弟弟赛义德·布特弗利卡,共同被逮捕的还有两名前国家安全机构的高层官员。
现年61岁的赛义德曾担任其胞兄的特别顾问,被广泛认为是阿尔及利亚政治体系的核心人物。曾有报道称,赛义德是总统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阿参议院议长萨拉赫承诺会在7月4日如期举行大选,但由于他是布特弗利卡的亲密盟友,如果他上位恐怕难以平息多数抗议者的怒火,即使竞选成功也难以顺利掌权。
军队拥有阿尔及利亚的最终决策权,并强力掌控着国家的社会与政治。新一代军队指挥官基本继承了老一辈军人的观念与行动方式。目前,阿尔及利亚总兵力人数为18万,未来军队依旧会沿袭传统,继续介入政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军方在积极打击前总统势力,但阿政权不太可能很快彻底倒台。新一代军队将领并不打算像他们的前辈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与民众对抗,而是更愿意通过一段缓慢且稳定的转型期,让一个更具代表性、双方都满意的政府与总统上台。很有可能政界与军界的精英正在尝试去达成一致意见,研究谁更适合代表民众,让一个有着“正统”资历并且能够受到大众支持的人来当选总统。
鉴于当前阿尔及利亚政权三大支柱——总统家族、军方和政权党分歧严重,加上反对党组织能力弱、内部分裂严重等问题,民众期待的实质性变革恐怕尚待时日。
中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利益多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交流。长期以来,阿尔及利亚同中国的关系非常紧密,经常携手处理重大国际问题。阿尔及利亚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推动者,而刚下台的老总统布特弗利卡正是当时的阿外交部长。2014年2月,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自2013年以来,中国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进口国。双边贸易额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10倍。同时,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中国海外建筑企业的最大市场之一,已经有数百家中国公司承担了阿尔及利亚国内的建筑工程,包括高速公路、医院和住房项目。
中国在阿尔及利亚主要投资公司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地、河南少林水利等,投资集中在油气、矿业产业的油气区块风险勘探项目以及矿业勘探开发项目。此外,钢铁、 软木、餐饮、纺织、贸易等方面也有少量私人投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新签的承包工程合同额为53.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78.48亿美元,现有4万多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工作。
根据阿海关统计,去年中国对阿尔及利亚出口额超过70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19%以上,比2016年上涨4.9%。进口商品主要涉及消费品(茶叶、服装、家居用品、小家电、智能手机、玩具等)以及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和其他材料。
此外,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在多个领域交流与合作关系紧密: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从1963年开始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队,至今已达3370人次;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国在阿开办孔子学院,双方也互派留学生;在军事领域,多批阿军官曾在中国接受培训,中国向阿提供军机、舰艇、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
鉴于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几十年的风雨同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互相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保持和加强合作依然是未来新政府的优先选项。
目前,阿尔及利亚社会秩序总体平稳,但因民众诉求为要求整个执政阶层下台,同军方存在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潜在因素,反政府抗议活动料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局势依旧动荡。
阿尔及利亚是同我政治、经济、军事交往基础最好的国家之一,双方文化交流频繁,阿民众对我普遍友好,即使这次发生国家领导人更迭,阿国内也未出现明显的反华口号和有针对性的排斥行动。但不可否认,在世界大变局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阿尔及利亚部分政治势力未来可能被西方利用,比如在“债务陷阱”等话题上借题发挥,把矛头对准中国。现在围绕着由中国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已经有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帖攻击,称它劳民伤财,让外国人挣大钱,建议把它改造成学校或医院。
阿国内安全形势仍较为严峻。目前,阿境内有约800至1000名“基地”组织及“伊斯兰国”(ISIS)武装分子,多活跃于北部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带,或流窜于利比亚和突尼斯等邻国。近年来,阿军方对恐怖活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一旦军队地位出现动摇,势必引起阿社会动荡。
经济方面,阿尔及利亚的这场政治危机现已波及众多石油产区。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此前,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签署了2018年底投资开发页岩气的协议,但是现在美孚已经停止了开发计划。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抗议活动不断升级,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都已暂停了对这个北非国家的投资计划。
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秩序,改善经济窘境,也不排除军方动用武力的可能性。军方最高领导人萨拉赫将军最近通过电视讲话告诫国民,“为了成功度过各种困难,以及尽快为国内危机寻找解决方案,军方正在以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维,考虑所有能留在桌上的手段。”
迄今,人们对8年前中国动用国家力量从利比亚撤侨的气壮山河情景记忆犹新。目前,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务工人员超过4万,一旦阿尔及利亚局势失控,这种情景可能重现,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尽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采取相关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