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民间交流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基础

2020年07月07日
点击链接收听本文音频:加大民间交流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基础
正文1720字,读完约需4分钟。

中美关系在不断下滑,双方的误解、分歧和不信任在加剧。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裂痕。人们普遍担心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也担心中美面临全面“脱钩”的危险。对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的趋势,许多人忧心忡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是双方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美国本来想通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中国改造成为一个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国家,但并未成功。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迅速崛起的道路。道不同不相为谋,美国认定中国的强大定会挑战美国的地位,损害美国的利益,因此把中国确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并采取了一系列遏制和打压的行动。美国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矛头直指中国;发动了对中国的贸易战,大幅度增加中国输美产品关税,施压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在高技术领域实施与中国“脱钩”的政策,在核心技术产品上对中国“限供”和“断供”,对中国二十多家高技术企业实施制裁,不允许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高科技专业,凡对美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品,不惜动用“全政府"的力量打压,封杀华为5G产品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对属中国主权和内政的事务进行粗暴干涉,在涉台、涉港以及涉疆等问题上通过了多个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疫情问题上,在缺乏科学和专业依据的情况下,武断认定中国就是新冠病毒源头,诬蔑中国隐瞒疫情,故意拖延通报疫情时间,更扬言要对中国“追责”和要求中国“赔偿”。美采取的这一系列损害中国利益的政策和行为怎么可能不恶化中美关系?

 

目前中美官方的各种对话机制已基本停摆,中美交往甚少,隔空互怼居多。现受美国对华政策的负面影响、美媒体舆论的误导以及美大选对中国问题的恶意炒作,美民众对华的好感度和认知度很低。但中美作为两个世界上影响最大、利益交互最多的国家,长期交恶,对谁都没有好处。损害对方最终也会损害自己,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美国不可能改变中国,中国也不可能向美国屈服。中国没有意图也没有能力取代美国的地位。中国并没有像美国对待中国那样损害过美国的利益。中国愿意与美国保持一种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愿望,也是中国民众的愿望。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中美双方接触沟通和对话协商来解决。目前在官方交往仍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加大民间交往。中美关系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民间交往,越需要民间组织发挥独特作用和影响。民间交往主体多元、对象多样,具有广泛的覆盖面、灵活性和自由度。民间交往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但至少有助于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相互认知上的负面情绪,减少误解。

 

疫情暴发以来,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中美双方的民间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交流,就两国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坦诚的讨论,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太和智库不久前也与美方智库就两国关系进行了线上交流。但就目前双方民间交往的情况看,交流的主体还不够多元,覆盖面也不够广泛。多数交流是在过去已建立关系的智库之间进行,交流的圈子较小,受众面较窄。双方各领域民间团体的交流并未开展起来。原因可能有几种:一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交流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二是认为中美关系太敏感、太复杂,不敢触碰,也不愿触碰;三是认为改善中美关系主要是两国政府的事,民间机构能起的作用有限;四是找不到合适的交流对象和渠道。就美方而言,不少民间机构不敢与中国交往,担心会受到美国内“新麦卡锡主义”的打压和迫害。还有一些民间机构对中国有着较深的偏见甚至敌意,不愿与中方进行交往。这些都是制约中美民间交流的因素。

 

民众的相互认知态度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因此,做好中美两国民众的工作是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基础。人心相通,民心所向,大道可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美两国关系跌入冰点,非一日之寒,融冰解冻也需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见功效、出成果。因此,要使中美两国关系回暖解冻,需要双方民间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全面参与和广泛接触,需要拿出智慧、勇气和决心,需要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交流越多,误解就越少;交流越多,分歧就越小。民心相通了,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基础就夯实了,中美关系就会有好的未来,两国人民就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