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组建“经济北约”声音增大

2020年08月05日
点击链接收听本文音频:美组建“经济北约”声音增大
正文2623字,读完约需6分钟。

 

(图片来源:sputniknews)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2日报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员安东尼·芬奇(Anthony Vinci)称,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联盟多是为了对付苏联式的军事威胁,要应对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使用的经济施压手段,美国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集体防御”体系。

 

芬奇称,面对中国的“经济威胁”,很少有国家可以单独应对,西方国家现在的集体安全联盟在经济领域没有发挥作用。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提出调查新冠病毒起源的动议后,遭到中国一系列的经济施压,包括增加澳大利亚谷物关税、禁止进口澳大利亚肉类等。由于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的“经济威胁”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国正在运用其日益强大的经济手段来应对他国的批评。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对中国都充满怀疑,但是在具体如何应对中国的问题上却没有达成一致。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华采取了一系列“鹰派”措施,国务卿蓬佩奥还呼吁组建“民主国家新联盟”来对付中国。但目前的问题是,美国及其盟友缺乏应对中国使用地缘经济威胁的能力。他们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回应中国,以改变单独面对中国威胁的局面。美国在冷战时期组建的北约等跨国机构,都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作用也都局限在促成贸易协定和公平贸易竞争上,却没有考虑到经济战或者通过经济威胁来逼迫政治妥协等情况。没有一个现有机构或者联盟可以帮助澳大利亚或者欧洲国家来应对中国的经济施压。

 

芬奇称,面对新的威胁,需要新的应对措施。美国在二战后创立了北约、中情局、“五眼联盟”等机构和联盟来对付苏联,现在可以在经济领域内建立一种类似于北约的组织来对付中国。在该机制内,各成员国在面对中国因政治原因而施加经济影响时要相互提供支援。应对措施应包括:所有成员国一致对华采取报复性关税;创立一个共同基金来帮助“遭到中国经济打压”的国家;在中国采用限制稀土及其他稀有金属出口等手段时提供战略储备支援。芬奇称,这个新组织应该对所有希望保持市场自由及政治独立的国家开放。该组织不是要取代北约,而是与北约等军事组织平行,主要是为了应对政治目的下的“经济战”,补充和捍卫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

 

芬奇称,美国应该制定不因政府换届而改变的持续对华政策。一个北约式的“经济与安全联盟”可以获得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支持,既可以涵盖特朗普政府所采用的民族主义措施,也可以纳入民主党和拜登所主张的“保护人权和小国权利”的全球联盟。美国以及其他与中国经济已经紧密相连的民主国家需要这样一个联盟来对付中国。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8月2日报道,该报评论版副主编杰克逊·迪尔(Jackson Diehl)称,特朗普今年本来有极好的机会来对付中国的全球雄心并削弱中国政权,但特朗普把机会浪费了。特朗普政府在赢得全球舆论、寻求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等方面是失败的典型。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的攻势并没有赢得多少国际支持。虽然许多西方人士承认中国是个威胁,但是他们并不后悔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特朗普政府冷战式的对华言论是为了在选举年赢得那些共和党人的支持,而不是为了赢得在欧洲和亚洲的重要伙伴们。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德国总理默克尔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甚至印度总理莫迪都小心翼翼与特朗普式“新冷战”保持距离的原因。

 

报道称,特朗普的所作所为使美国的盟友们不可能加入蓬佩奥所鼓吹的“民主国家新联盟”,更何况特朗普刚刚还宣布从德国撤出1.2万名美军,并且威胁从日韩撤军和对以上三国发动关税战。如果民主党在此次美国大选中获胜,拜登政府外交领域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但是这个政策不是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而是要修复一个被特朗普大肆破坏掉的、潜在的“反华联盟”。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网站8月2日报道,美国近来与中国在香港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冲突,但是美国的对华政策除了导致中美两国关系紧张和损失外,收效甚微。

 

报道称,如果说持续的贸易战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话,那就是美国已无法单独迫使中国回到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轨道上,美国需要组建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为出口商制定更高标准的劳工与环境保护法规,让中国很难继续“无视规则”,并要求中国更严格地遵守世贸规则。但是特朗普政府却完全走在相反的错误方向上,其不但不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还退出多边贸易条约,并且以关税为武器敲打其他主要出口国。特朗普政府还通过阻挠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重要人事任命,让世贸组织失去效能。特朗普混乱的领导和独断专行的做法严重损毁了美国在世界的地位,这恐怕要花几十年才能修复。中美在面对许多全球性挑战尤其是气候变化等议题上仍有合作潜力。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报道称,美国想要重新成为世界舞台的领导者,需要在贸易和人权等问题上与中国保持接触。虽然与中国接触常常“令人沮丧”且“毫无成效”,但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打打杀杀”和持续施压是无法想象的。

 

(图片来源:环球网)

 

太和微评

 

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演变,使得美国的霸权政策越来越力不从心。纵然美国将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套餐”全都用在中国身上,也不大可能实现其“改变中国”的目的。面对不断加剧的中美对抗,改变“单挑”中国的策略,召集更多盟友建立所谓的“经济北约”“科技北约”“文化北约”以共同对付中国的声音在美国国内不断增大。可以确定的是,不论11月选举投票结果如何,美国对华政策强硬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变数仅在于如何对华实施遏制。相比目前当权的美国反华极右翼,民主党更加注重依托美国的联盟体系,拉拢对华心存芥蒂的国家,对中国实施围堵与限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拜登获胜,美国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可能性极高,并会以此弱化亚太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而如果特朗普连任,则大概率会缓和与盟友的经济矛盾,并在与有关国家的双边或者多边经济协定中,设置类似“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毒丸条款”,以在经贸领域进一步排斥孤立中国。

 

从长远看,所谓的“经济北约”不可能成功。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今天的世界也不再是当年的世界。炒冷战“剩饭”不适用于中国,也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胃口。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这为我们跳脱“中美”运筹中美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国还需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水平,扩大市场准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保护,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更好地维护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