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财经(第三十九期)

 

报告主要观点

 

《太和财经(2020年9月刊)》对2020年8月全球金融经济热点事件、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分析如下:

 

1.美国货币决策评述。美联储公布的9月份货币政策声明符合市场一般预期,但并未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利好,未来美国金融市场的行情取决于经济的确定性复苏或超预期货币政策。然而,在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过于宽松,美元贬值速度过快,美元资产的信用风险将被进一步拉大,势必导致资本外流。货币政策符合市场预期本质上就是边际趋紧的信号。

 

2.全球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评述。分析表明欧美各国金融市场的正向联动较强。当前情况下,能够支撑市场的因素不是实体经济,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流入金融市场的动力颇为有限。另一方面,亚洲各国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其中中国实体经济恢复最快,尽管财政政策有收紧的预期,但市场对于实体经济预期普遍向好,国际资金相对更加青睐。

 

3.中国出口数据再超预期。8月中国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复工复产增加了一定需求,而医疗物资所占出口比例尽管持续小幅度下降,但仍是保证出口数据维持在高基数的主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受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影响,本月贸易数据中非经济因素影响较高。

 

4.中国价格走势评述:2020年8月CPI增幅出现微幅回落,而PPI指数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二者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其中,CPI的指数变化主要与终端需求难以提振、猪肉价格增幅出现大幅回落有关;PPI降幅继续收窄则与生产资料价格的收窄有关,太和财经认为这仍与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油价的波动有很大关系。

 

5.中国投资走势评述:2020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暖,其主要原因仍是房地产投资的强势回暖。尽管有“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但当前消费的整体疲弱以及外贸的不确定性持续走高,凸显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于依靠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存在诸多隐患,但在当前整体需求难以回暖的背景下,投资增速在第三、第四季度仍有着稳步回升甚至超预期运行的基本面。

 

6.消费走势评述:社零数据的转正符合预期,但我国消费存在的问题较为严峻,终端需求出现的矛盾将会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弹的最大阻碍。近期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不仅仅是疫情严重打击的结果,基本面的缺失是制约消费的根本原因。居民部门杠杆扩大,举债过高,进一步制约了终端需求的回暖。虽然消费升级类商品在2020年8月加速回升,但被高端消费品平均后的消费数据无法成为需求回暖的证据。在国内大循环提出后,结构差异分化的消费市场如果无法出现回暖,终端需求侧将成为循环中的较大阻力。

 

热点评析

 

(一)金融市场热点评析

 

1.对于美国财政决策的分析:在《太和财经(2020年8月刊)》中,太和财经曾以美国大选结果、疫情结果为轴对美国政策进行了四象限分析,讨论了特朗普或拜登如果上任,二者执行政策的对立关系。除了对立关系外,两者可能存在的相似处也值得探讨,即在某些问题上,二位候选人的观点并非完全对立。

 

首先是关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态度。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能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当前经济严重衰退,复苏迹象并不明显。因此,尽管当前在特朗普执政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足够宽松,甚至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仍将继续保持较长时间宽松,但即便是拜登上台,也大概率不会改变宽货币的政策。此外,美国在较长时间内一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度扩表,在去年只经历了象征性的短暂缩表后,于今年再次大幅度扩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金融市场尾大不掉,资产价格已达臃肿态势。美联储没有办法轻易退出宽松,否则极易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甚至是新一轮的、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执政,二者态度不会有太大不同。

 

在对华问题上,特朗普和拜登也有相似的态度。虽然行事风格迥异,但是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他们都会把美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视为首要目标。因此即便拜登执政,中美贸易战或有所缓和,但核心领域的竞争和对中国的打压不会有太大改变。

 

政策方面,美联储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6日下午2点公布了9月份货币政策声明,在大选前最后的美联储会议上,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直至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平均达到2%,这符合市场的广泛预期。然而该会议决定发布后,市场反应一般,道琼斯指数仅仅勉强收涨,这表明单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宽松政策已不能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行情,需配合经济复苏的希望或是新的超出预期的宽松政策,才能激起市场行情。然而,美国经济复苏因疫情影响飘忽不定,将大概率放缓,而超过预期的宽松政策则如同黄粱一梦。美联储国债庞大,如果过于宽松,美元贬值速度过快,美元资产的信用风险将被无限拉大,势必导致资本外流,同时符合预期的宽松政策已经预示了边际收紧的趋势。由此而言,美国财政决策在疫情结束前就将如此次会议中所提及的一样,维持货币宽松,尽力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待疫情结束后,再继续有利于经济复苏的政策。

 

2.全球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分析。鉴于在疫情下各国态势有所差异,太和财经将主要的金融市场按地域划分为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两部分,进行资金流向的分析。欧美各国同为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经济体,市场的联动性较强,在当今欧美的金融市场中,能够支撑市场的因素不是实体经济,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流入这些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动力颇为有限。而另一方面,亚洲各国疫情控制相对有力。其中中国实体经济恢复最快,尽管财政有收紧预期,但市场对于实体经济预期普遍向好,国际资金相对更加青睐。

 

以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为例。首先对于股市,观察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多种参数可以发现,截至9月24日,中国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为1.78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为2.14万亿元,同时两向资金累计净流入的增长速度在疫情前后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我国经常账户国际收支统计的净误差与遗漏在2020年二季度重新回归负值,且绝对值达到5362亿元,出现“贷方偏好”的现象,表明热钱再次流入中国,这更加证明了全球金融资本有流入中国股票市场的倾向。

 

观察资金流向的另一角度是债市。对于债市,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分为传统渠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计划(CIBM)、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新兴渠道的债券通。其中,债券通虽是新兴渠道,但是从增量的角度来看,债券通已经成为增量债券资金的重要使用渠道,同时外资在债券通渠道中均呈现“净增持”,如此看来,债券通的市场数据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债券市场的数据走向。据债券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8月,上海清算所和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结果显示债券通的债券境外持有总量已增长至28,029亿元,月增速维持在5%左右。由此看来,除股市外,外部资金流向中国市场的趋势在债市同样能够得到体现。

 

(二)宏观经济热点评析

 

1.出口数据再超预期。2020年8月,我国贸易进出口指标持续向好,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8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6%。其中,出口方面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11.6%,创2019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口额则为1.23万亿元,同比下降0.5%。

 

8月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复工复产带动了国内的出口需求。尽管医疗物资所占出口比例持续小幅度缩小,但仍是支撑出口数据的重要因素。8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上涨2.1%,其中美西部航线上涨5.0%,意味着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复苏,对于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逐渐恢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即将召开的进博会的影响,非经济因素对中国进口数据的影响明显扩大,导致我国的进口数据偏高于行业分析预期的增长数字。

 

2.贸易回弹可持续性存疑。8月份防疫用品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速尽管低于上月的48.4%,但仍较去年同期增长46.9%;医疗器械方面8月同比增速38.9%。防疫用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整体出口数据起到了极大的抬升作用,但同时也抬高了医疗用品和纺织品两项数据的基数,一旦明年疫情好转,海外市场需求滑落,今年的高基数将会成为明年出口数据增长的主要限制,甚至拖累整体出口数据。

 

同时,防疫用品给中国今年下半年贸易出口额带来的巨大加成效应。随着疫情局面的缓步改善,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极,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是未来一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一大压力。

 

在大宗商品方面,我国黑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维持了此前进口增长、出口下滑的局面。自今年1月份以来,我国累计进口钢材224万吨,同比增长130%。钢材进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全球制造业受疫情影响明显,需求大幅下降,因而钢材价格也显著下降。我国曾是黑色金属净出口国,由于海外低廉的钢材价格,现国内诸多企业选择从国外进口原材料。

 

有色金属方面,随着“洋垃圾”禁止入境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尤其是进口方面,保持大幅下降趋势。石油方面,中国在今年5-8月进口原油创下历史记录,随着最后一批在港口等候的原油于9月份靠岸,我国原油涨势预计会在十月份告一段落。

 

详细内容点击此处,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