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大力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安全应急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为落实上述要求,近日,全国(中关村)安全应急人才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主题为“平安中国建设背景下安全应急人才发展”。现将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全勇教授主旨发言整理发布。
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和应急管理部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高校决定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并在2020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这是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军地院校应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到这一新学科的建设中来。自从管理学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以来,地方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量管理学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在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学被列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军事管理学也受到了进一步重视,并取代原来的军制学,成为军事学的一级学科。虽然处于军事学门类,但却与管理学有着天然的联系,所研究的对象、理论和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有许多相通相同之处。军队院校开展军事管理学教学科研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应急管理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面对的问题基本属于安全范畴。虽然多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之下,它们都是国家安全问题。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将应急管理和军事学一起,统统纳入国家安全学科体系中。虽然其学科归属目前还有争议,但应急管理的使命任务与军队相关职能高度契合则是不争的事实。军事管理学是研究军事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军事管理的职能和原则、体制机制和法制、军事管理的能力和效益以及各系统各方面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军事管理的实践服务。虽然应急管理被定位于管理学门类内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但在其学科建立完善过程中,地方院校有必要借鉴吸收军队院校军事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军队院校则应站在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指示的高度,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目前,应急管理学科下设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风险管控与应急管理、智能化应急管理、比较应急管理等研究方向。应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军地高校学科布局结合,科学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协同军地相关院校,开展应急管理理论方法、体系能力和实施技术研究,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在诸如疾病防控等军地高校都在建设的学科,应统筹规划军地教学科研机构学历教育的结构和规模,深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避免重复研究,发挥国家科研资源整体效能,联合推动安全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发展。
在安全应急人才培养上,军地双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践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要发挥各自所长,同心协力培养安全应急人才。
一是利用军队院校培训地方应急管理人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起步较晚,为适应新形势急需,可以参照国防动员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步伐。国家国防动员系统一直强调“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在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上,也一直强调要实现“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功能。国防动员系统每年会依托国防大学、陆军指挥学院、陆军防化学院、陆军交通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等培养国防动员高级管理人才。国防大学主要聚焦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能力方面的培训,其他院校主要承担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安排地方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参加上述培训,对于提高认识本职工作的政治站位和自身的能力素质,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在地方安全应急人才培训中引入军队优势资源。敏锐识别风险的能力、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严格执行命令的能力、密切协作的能力、临危不乱的心理定力,是安全应急人才的必备素质,而培养这些能力恰恰是军队的传统和优势。利用军队资源的具体方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以采取学习借鉴军队在战备管理、应急处置方面的制度和经验,聘请部队有关人员讲授相关课程,请军事专家参与应急处突预案编制和应急演习演练等方式。
三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部队官兵应急能力。军队的主责主业是备战打仗,虽然也担负应急救援任务,但其日常开展的专业技能训练很难涵盖可能遂行的各种应急任务。特别是由于技术装备在应急行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自然灾害处置行动的实质,就是工程抢险救援行动,其专业性非常强。运用这些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必然需要专业人才。军队可能参与的应急行动多种多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配备所有的应急装备。未来应急救援行动将采取建制力量、联勤力量和社会保障力量联合保障的模式,形成以部队力量为骨干、联勤力量为主体、动员力量为补充的新格局。地方要发挥在应急救援各专业领域的优势,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和救援环境相匹配的模拟训练平台,为部队提供必要的培训服务。通过军地应急救援队伍联演联训等形式,协助军队培养掌握应急救援装备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军地双方合力培养安全应急人才,还需要寻找恰当的结合点,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我军构建起了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军事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大平台,重在补充拓展。其主要功能是紧跟时代,紧贴岗位拓展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职业素养,强化职业精神,同时,具有学习资源丰富、方式方法灵活、自主按需选学、获取知识快捷的优势。将地方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教学资源引入到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上,对于培养提高军人应急能力将会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全会的这一思想,为解决按照军民融合路径开展安全应急人才培养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指明了方向。
一是打破政策壁垒,积极吸纳优秀退役军人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军人的职业训练在很多方面和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有相似相通之处,同时军人具备的勇敢、忠诚、坚毅、敬业等品质也是应急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将优秀退役军人吸收到应急管理队伍中来,既是各国通行的有效做法,也是我国相关行业和单位的成熟经验。但将退役军人安排到应急管理领域相关工作岗位,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问题核心在于应急管理是体制内的工作,所涉及业务多属于执法行为。例如消防灭火救援,承担的是政府职责。这些岗位的培训一定是结合各自岗位业务需求来确定。目前,社会上开展的相关培训多为第三方服务性质。对于退役军人来讲,参加这样的培训后就算具有了足够的能力,也无法从事相关的工作,因为很难进到体制内。武警学院改制后,虽说保留了消防专业的两个系,但今后这些经过正规培养的消防专业毕业生都很难进入应急系统,只能到社会上找工作,更不要说接受专业培训时间和程度都远不如他们的退役军人了。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打通退役军人经过培训后进入应急系统的通道,既是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是借鉴军队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应急人才激励保障制度。安全应急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职业风险,如何吸引和激励人才,是安全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完备的激励保障制度,既是培养安全应急人才责任心和荣誉感的需要,也是巩固安全应急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保证。可以借鉴军队人才管理的许多成熟经验,建立收入补偿机制、特殊津贴制度、安全保险制度、荣誉激励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