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对ESG的再思考

2022年08月02日
本文作者:孙毅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嘉敏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正文2076字,读完约需6分钟。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缩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倡导追求更稳健、更高效、更长远发展的超越国别的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迎来了由“规模速度型”到“质量效益型”的重大历史转变,加速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重中之重。恰逢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口,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为实现“双碳”目标而进行的转型升级将从创新、绿色、开放等多个方面有效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ESG的核心主张与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推动ESG在我国的落地实践对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三个层次理解ESG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ESG理念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路径指引;ESG评价体系为相关政策要求的落实情况提供了衡量标准。ESG强调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不是为了以此制约经济发展速度,而是为了进一步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发挥多方治理主体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把原有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好,在扩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速度的同时完成向高效益、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际上,ESG理念在我国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中已有体现。“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等,这些远景规划都体现出了国家对于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重视和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发展的追求。不过,政策须落在实处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ESG下设的各类关键指标可为衡量各治理主体对于政策的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从而帮助政府针对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与理想预期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整,使得政策制定更贴近国情实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快达成。

 

从中观角度来看,ESG理念的深化指引投资指向新的行业赛道。以金融行业为例,在ESG投资理念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逐步主流化及国内不断推行ESG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ESG理念已在金融行业全面渗透。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不确定事件的冲击进一步放大了ESG发展理念的积极效应。作为宏观上层建筑和微观企业主体之间的纽带,各金融机构已清楚认识到ESG实践对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对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的重要作用。企业的ESG表现、金融产品的ESG属性等逐渐成为投资主体除收益性以外的最大考量。这一投资导向的转变将起到两方面作用:其一,敦促我国加速ESG基础建设,ESG信息披露准则及ESG评级体系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将为我国ESG投资市场吸引巨量资金;其二,引导资源向绿色领域聚集,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碳交易市场等的建设与完善,为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从微观角度来看,ESG为企业进行治理模式变革提供了思路。新发展理念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行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ESG或可成为企业破题的关键。环境方面,ESG所关注的企业能源管理、污染防治、碳排放量等因素与绿色理念相契合;社会方面,ESG所注重的企业员工健康与安全、供应链管理、社区关系等要素符合协调、共享的要求;治理方面,ESG所强调的企业商业道德、股东权益保护、创新管理等方面则有助于创新、共享与协调的实现。除此之外,ESG投资也给国内企业对标国际标准、融入国际发展潮流、贯彻开放理念注入了动力。可以说,ESG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实践,形成有效的ESG治理模式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之路上的一大难点。

 

二、组态思维助力企业形成多元化ESG治理路线

 

借助组态思维,企业可构建有效的ESG治理模式、探寻多元化治理路线。组态思维由查尔斯·拉金(Charles C. Ragin)教授于1987年提出,其中,“组态”即能够产生既定结果的要素(或条件)的特定组合,也被称为“前因配方”,包含结果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组态思维多应用于研究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主张因果路径的数量不止一条,每条路径所包含的前因条件可能不止一个,不同的因果路径会引起相同结果,且随着情境的变化,这些路径也会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从组态视角出发思考企业ESG治理模式的构建,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其一,贯彻ESG理念是企业的共识,但ESG治理模式并非统一范式。我国政策规制、行业环境、市场评价等构成了复杂的外部情境,这导致企业ESG治理模式必然呈现出行业差异与个体特点。一方面,具有强制或半强制性的各类政策规定在ESG理念的推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求不同导致行业应对存在差异,例如石油、化工等棕色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在环境维度加大投入以满足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以评促改”的导向会使得企业对一些ESG要素格外关注,但由于我国尚未就ESG评价体系形成统一标准,不同企业对标的ESG评价体系存在差异,导致企业进行ESG实践时各有侧重。总体而言,我国ESG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为企业带来了极大挑战,企业亟待形成灵活、多样的ESG治理路线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情境。

 

其二,构建ESG治理模式要突出重点。诚然,ESG包含的每一个细分要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但构建ESG治理模式的重点在于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识别必要条件能让企业有的放矢,对核心要素进行合理的资源倾斜,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不会因企业对核心要素投入缺失或不足而无法达成。另一方面,环境是多变的,坚持对必要条件的投入能够提高企业在复杂情境中的稳定性,做到虽有变动但核心不乱、动中有序,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不会因企业主次混乱、模式僵化而难以实现。

 

其三,ESG治理路线要顺势而变。识别核心要素能提高ESG治理模式的稳定性,探索多样化“ESG组态”、规划灵活的ESG治理路线则赋予了企业在复杂情境中的动态应变能力。ESG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企业对ESG核心要素的识别是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不会失败的前提,却未必是高质量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有效的ESG治理模式并非要将ESG下设的所有要素一一囊括,而是要帮助企业即使在满足ESG要素较少条件的情况下仍能对高复杂情境作出应对。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锚定达成高质量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还要挖掘能够与必要条件互联互动、形成均衡组合的“充分条件”,将核心要素与辅助要素进行统筹组合,结合不同行业情境、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形成多种“ESG组态”。这也是探索多样化ESG治理路线的必经之路,即根据企业所处情境的变化,在确保核心不变的同时对辅助要素进行灵活替换、调整,规划出不同的ESG治理路线,从而提高ESG治理模式的应变能力。

 

三、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ESG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

 

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组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个体,在助力我国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促进企业形成多样化的ESG治理模式能够促成良好的企业实践,而良好的ESG实践正是企业提供高质量ESG信息的重要前提。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将极大改善资本市场中与“绿色”相关的基础数据,除ESG投资之外,碳交易、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企业为微观起点,依托ESG理念探寻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任重道远。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