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库主办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研讨会

2022年8月18日
正文5365字,读完约需15分钟。

 

(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研讨会线上参会嘉宾照片)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在政治、经济、外交和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取得快速提升,合作成果丰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向前发展。但同时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中韩关系发展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诸多挑战。8月18日,由太和智库主办、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协办的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中韩两国外交官、学者围绕“中韩建交3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第一阶段交流研讨由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键先生主持,会议第二阶段交流研讨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牛林杰先生主持。

 

(吴海龙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当前中韩关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各方均十分关心中韩关系走向。中国对韩政策立场没有变化,希望中韩友好,发展与韩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希望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希望中韩共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不会做损害韩利益的事,不会做伤害韩民众感情的事,更不会做加剧地区动荡不安的事。当前,中国民众对韩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有几大担忧:一是韩能否继续维持并促进中韩友好关系,如果韩“亲美疏华”甚至“助美制华”,那么韩对华政策的路就走歪了,两国关系必然出现倒退;二是韩与北约走近引发中方关切,中国不希望北约成为“全球北约”,也不希望看到“亚太北约”,希望韩在与北约发展关系上三思而后行;三是中韩如何处理各自国家安全关切的矛盾和分歧,例如韩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允许美在韩部署“萨德”,但此举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四是中国乐见韩日关系改善,但美力促韩日改善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美日韩三国联盟共同应对所谓“中国挑战”,如果韩国是出于这种目的改善对日关系,那么只能造成地区动荡甚至冲突与对抗。中韩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不存在战略上的竞争。中韩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始终把握中韩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始终保持稳定、健康、不断向前推进的良好中韩关系;始终维护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郑在浩 韩国驻华大使)

 

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是重新绘制两国关系未来蓝图的重要时机。中韩应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更加健康和稳定的方向发展。当前很多人对中韩关系感到担忧,这是因为中韩关系正处于从非正常向正常关系转换的过渡期。担忧过多反而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中韩未来应进行更多对话与交流,尤其在发现问题或发生危机时,更要打开对话的窗口。当前,两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对彼此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差,中韩学术界应采取措施,促进这种局面得到改善。

 

(邱国洪 前中国驻韩大使)

 

前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表示,中韩建交30年以来,双边关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成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韩在朝鲜半岛“战”与“和”、“拥核”与“弃核”问题上有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和相似的立场主张,一直保持着多层次、高水平的战略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了半岛和平与稳定;其二,中韩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两国通过互利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其三,中韩共同应对了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韩国尹锡悦总统就任后,中韩关系开局总体上顺利和良好,但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干扰因素仍然存在。其一,双方在相互尊重各自制度和核心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分歧有所扩大;其二,来自第三方的干扰因素不断增多;其三,韩政府官员不慎表态引发的有关韩经济与中国“脱钩”争论令人担忧。为了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中韩应采取措施,提升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并改善民众感情。

 

(辛正承 前韩国驻华大使)

 

前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表示,韩与中国建交的主要目标包括,进入中国的庞大市场,得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支持。30年来,双方在政治和安保领域取得的成果不多。目前部署“萨德”的后遗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韩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成为中韩关系的挑战,这些因素导致两国关系活力不足,交流合作上的非对称性增加,民族情绪容易发生冲突。此外,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韩在国际市场上渐成竞争关系,破坏了双方经济合作的动力。未来中韩应在扩大合作的同时,通过增加互访、保持战略沟通,增强政治互信。韩正寻求在地区问题、气候变化、防疫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作用,中韩在这些领域上的合作有扩大的空间。此外,两国知识分子、媒体要加强引导,改变中韩人民对彼此的消极态度。

 

(李熙玉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表示,中韩需构建实事求是的双边关系。中韩是彼此重要的经济伙伴,双方有必要通过结构化的贸易关系及稳定的供应链来实现双赢;要扩大青年之间的交流,积极发掘属于青年一代的沟通方式;要承认差异,寻找共同利益,面向未来进行合作。双方应在实现碳中和目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打击恐怖主义及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寻找建设性的方案。此外,中韩还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事前阻止危机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在危机发生时迅速进行制度化管控。

 

(胡继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表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试图介入亚洲安全的动向引人关注。北约只不过是美谋求霸权的战略工具。目前,美希望中日、中韩对立,目的在于联合日韩一致对付中国。美除夸大“中国威胁”外,还通过部署“萨德”系统、中程导弹来离间日韩与中国的政治和安全互信。此外,在芯片、供应链方面建立“反华联盟”也是美采取的手段之一。东亚国家特别是韩国应从欧洲危机中吸取教训,绝不应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对立,而应不断加强政治沟通,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通过强化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李东律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教授)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教授李东律表示,中韩建交30年以来,双边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发展中韩关系对双方都非常重要,双方动机和动力都非常强烈,但由于中韩关系发展时间较短,基础不牢固的副作用开始显现。特别是2008年以来,美国“重返亚洲”步伐加快,区域内国家间历史、海洋问题同时出现,导致中韩关系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中韩关系的两大基础是经济合作和在朝鲜问题上的协调,而在当前大环境下,中韩经济合作缺乏新动力,朝核问题也未取得新进展。因此,当前两国应打好基础,加强克服困难和管控危机的能力。此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两国媒体、意见领袖、民众应加强相互理解,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困难,而不应扩大分歧和担忧。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应找到新的合作点,创造新的合作动力。

 

(郑继永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表示,当前中韩关系正面临变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中美战略竞争等因素,中韩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地缘和政治经济环境。双方应深刻思考,加强交流,互相尊重,慎重行事。特别要重视军事安全领域的新变化。韩当前的一些举动令人担心,尤其是引入美军战略资产、将“萨德”系统“正常化”、大搞军演等。韩希望成为对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不应更多依靠外部力量。中韩还应管控双边关系中的风险因素。韩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处理好与中国关系。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要准确把握中美战略博弈的未来,二是要谨慎对待中国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台湾问题。

 

(韩献栋 中国政法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韩献栋表示,当前国际格局处于不均等的多极体制,美走向衰落不可避免。美为维护霸权在世界主要国家间制造矛盾,在亚洲以强调“中国威胁”来掌控日韩。在美这种战略下,东亚国家的战略取向对地区安全非常重要,不能用“与美是同盟关系”作为加入集团式对抗的“挡箭牌”。“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不仅是外交辞令,其另一层含义是美可以离开东亚。历史上曾经也发生过美与日本进行利益交换而离开半岛的情况。在难以遏制住中国发展的情况下,美会采取怎样的战略,会不会制造摩擦打乱东亚发展进程,地区国家都应对此保持警惕。

 

(王生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王生表示,朝鲜半岛危机管控应成为中韩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韩地缘环境因与乌克兰很相似,应警惕此类地缘冲突在亚太地区出现。韩强化韩美同盟、加强与北约联系、恢复韩美军演、拟重启“萨德”正常运转等举动,都会涉及到中俄朝的安全,并产生剧烈的反响,韩应深思这些举措的后果。过去30年,中国把韩当作好朋友、好邻居,未来也将韩作为21世纪变革中的重要合作对象。目前,由于第三方因素影响,中韩在经济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动力有减弱趋势。中韩关系面临方向性选择,中韩应以建交30年周年为契机,积极行动,加强战略沟通。朝鲜半岛局势面临外部势力介入的风险,韩应加强自主性外交,以免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严重损害中韩关系。

 

(郑载兴 韩国世宗研究所安全战略研究室研究员)

 

韩国世宗研究所安全战略研究室研究员郑载兴表示,尹锡悦政府的对华政策表明,中韩将开启相互尊重的新时代。当前,中韩面临俄乌冲突外溢风险蔓延、中美战略竞争激化等带来的国际秩序新变化,双方需围绕经济安保、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核不扩散等议题,探索21世纪合作新模式,积极管理包括经济安保、朝核问题在内的问题和潜在矛盾。中韩有必要定期举行高层战略对话,推进“外交—国防”“外交—经济”“外交—科技”等多层面“2+2”对话。韩在制定对华政策时,要更客观地掌握国际秩序变化。为避免中韩成为战略性竞争关系或敌对关系,两国需构筑危机管理沟通渠道,进行实质性合作。

 

(李春福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春福表示,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不平衡日益浮现,即经贸、社会领域合作密切,但军事、安全领域缺乏实质性合作。尤其是近年来受美加大对华战略遏制影响,中韩关系与韩美关系的“零和性”日趋凸显,限制性因素不断演进。两国间安全问题和理念差异不断泛化到经济、人文领域。若不能解决深层制约中韩关系发展的“安全短板”问题,势必会影响两国在经济、人文等优势领域的合作。中韩互为重要邻国和合作伙伴,要秉持建交初心,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睦邻友好关系顺应时势、合乎民心、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两国应深化军事、安全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切实加强战略互信;增进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妥善处理好影响双边关系的核心敏感议题,尤其是不受美等第三方因素影响。

 

(徐正京 首尔大学亚洲研究所学术研究教授)

 

首尔大学亚洲研究所学术研究教授徐正京表示,目前韩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关键原因是政治、安保因素,例如“萨德”问题、朝鲜问题、美韩关系等。韩民众希望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发挥强有力作用,如果韩社会看到实质性效果,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会改善很多。未来中韩要从过去经历的困难中吸取教训,建立更好的双边关系,特别是在处理朝鲜问题上进行合作。在韩美关系方面,很多人认为韩在中美间选择站队美国,但实际上,韩可以帮助中国扩大逐渐被压缩的战略空间。当前亚洲很多国家面临在中美战略竞争激化背景下被迫选边站的难言之隐,中国应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些国家的立场。

 

(董向荣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表示,“新冷战”思维在东北亚蔓延,东北亚有再度陷入阵营对立的风险,中韩需相互尊重对方重大安全关切,有效管控风险,避免造成安全环境恶化。中韩还需凝聚和平发展共识,进一步提升中韩关系在两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突出双边关系的自主性,不被第三方左右。韩需接受和适应中国正在崛起的客观事实,准确把握国际力量的结构性变化,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寻找发展契机,而不是与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力量为伍。

 

(邢丽菊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邢丽菊表示,近年韩国国内出现对华负面认知,且持这种认知的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韩国青年是与中韩关系共同成长的一代,未来也将是引领韩国社会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韩关系的主要群体。当前,改善韩青年对华认知、消除两国民间的误会与偏见十分紧迫,要预防中韩关系可能出现的“灰犀牛”风险。中韩双方应改善媒体环境建设,为青年交流提供良性互动平台。中国应打造全球化时代能吸引韩国青年的特色文化,要以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重构对韩公共外交,促进中韩青年良好互动。两国政府还应建立可持续、可操作的人文交流领域中长期目标,推进中韩青年人文纽带建设,扩大双向交流,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韩友好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王晓玲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玲表示,当前中韩关系受到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韩社会合作应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中韩民众而言,有四个共同利益是实现相互尊重进而增进信任的基础:一是和平,在国际形势巨变下引发安全风险上升的今天,两国社会关注应意识到维护和平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多元均衡的合作来保证公正的国际秩序,因为只有多元结构里才有尊重可言;三是随着两国国力增长,要强调在自信和自重基础上追求相互尊重;四是关注中韩社会共同的焦点问题。两国社会共有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可以形成共鸣的话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如此。

 

(吴晶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吴晶晶表示,韩可以发挥更大的全球枢纽作用,例如当前美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北约、日韩的关系,而韩的选择将影响国际秩序走向。韩与在中美间有选边站压力的亚洲国家应在中美间发挥平衡协调和稳定器作用,维护来之不易的亚太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局面,防止世界分裂和对抗风险。中韩关系受美国、朝鲜因素影响,朝核、“萨德”等问题都难以仅靠中韩双方得以妥善解决,但中韩应排除外部因素干扰,不能任由第三方因素影响。美妄图在东亚地区实现离岸平衡,制造矛盾,对东亚国家“分而治之”,这是一种霸权主义做法,中韩不能任由美主宰这个地区命运。

 

(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研讨会现场照片)

 

最后,吴海龙总结称,在本次研讨会中,与会者对中韩关系的评估有很多共同点:其一,中韩关系取得很多进展;其二,受当今国际形势及各种因素影响,中韩关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其三,中韩要妥善处理困难和挑战,继续维持和发展双边关系;其四,中韩要增加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与会者在韩美关系、韩与北约关系、朝韩关系、韩与“印太战略”关系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中韩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在过去30年间中方保持了中韩关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希望韩方也能做到这一点。中韩两国一定要把握好双边关系的大方向,审慎处理,加强交流,增信释疑,坚持互利共赢,在中韩关系的下一个30年行稳致远。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