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来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8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提到: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优质资源体系,15%的高职院校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过5000人次,培养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致富带头人”,有效服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职业院校70%的学生来自农村,有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要振兴,职教必进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既需要高端的农业科技人才、大国工匠,也需要中端的农技推广人才、能工巧匠,更需要大量一线的高素质农民。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亿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占47.3%,年龄55岁及以上33.6%;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8%,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年,农业从业者仍停留在小学、初中水平。“初中农业”“小学农业”水平难以支撑乡村振兴。
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学历结构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4.7%,初中文化程度占55.4%,高中文化程度占16.7%,大专及以上占12.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1.1%,公布的2016年-2020年农民工规模和增速均在下降。另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他们能够回乡创业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带动当地居民致富的能力也比较弱。
可以预见到的,在乡的农民数量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口大部分(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占47.3%,年龄55岁及以上33.6%)已超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他们的受教育年限、能力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就地就近开展学历教育和生产技术培训,而实施这一任务的教育主体就是涉农职业院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其它教育培训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在农村,难点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可持续致富能力。没有具备现代化知识和科技的农民,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目前存在的现象是什么?我们经常说“50后”种不动地、“60后”苦于种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00后”可能都不知道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要解决当前问题,就要扶植和培育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因此,我们呼吁关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在地培养高素质农民。
一是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村农民学校(教学点、农民夜校)建设。乡、村两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纽带,也是农民接受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往下延伸要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乡镇成人学校和村成人学校,它们是我们摘穷帽、挖穷根、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就地就近,把农民需要的教育和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提升他们的现代知识水平和科技素养。
二是赋能县域职业教育试办社区学院。随着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现在的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普通高考等形式满足了老百姓对提升学历层次的需求,但是就业与培训应该怎么办?《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有两条腿,一个是职业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另外一个是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职业培训仍是短板,因此建议面向农村的适龄劳动力大力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探索试行“长学制”,通过县域学分银行,实现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提高他们的受教育年限。
三是加强涉农高职院校建设。这个建设主要还是专业设置方面的,要建设有助于乡村振兴的融合专业。调研中发现,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全科的,不是特别专一的,所以我们要支持和鼓励涉农高职院校灵活设置“融合”专业,面向乡村的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建设“乡村振兴”骨干专业群。采取“订单班”“定制班”等形式,培养适合乡村经济发展的适用人才。我经常提到,乡村或者基层单位应该是需要适用的人才,而不是学历过度消费。同时,也鼓励涉农高职院校发挥其龙头作用和专业优势、师资优势,与县域的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合作开展农民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农技推广等,这样涉农高校往下延伸就有了落脚点,县域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也就有了支撑。
一是呼吁国家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中办、国办文件的相关要求,切实将国家相关精神落地。调研中发现,新的职教法出来以后,包括2021年中办的43号文《关于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很多创新性的内容,但这些内容、这些精神怎么落地?怎么让职业学校能够切实感受到?新职教法今年5月1日起实行,包括北京的职业教育“京十条”也出台了,但职业学校仍然没有感受到国家政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因为职业学校的校长们还在面临着教师无法下乡、国有资产流失、绩效工资总额无法突破等方方面面的掣肘。所以,我想呼吁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执行层面的文件,让这些国家政策真真正正落在实处。
二是呼吁尽快完善公益性的农民培养培训制度。这个培养培训制度提出已经有十多年了,建议以成果为导向,支持和资助农民每年接受不低于120学时(15天)的技能培训和80学时(10天)的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的培训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问农民有没有参加培训?培训了。但培训的效果怎么样?没有评价。所以我们要推动农民从“培养过”到“培养成”。另外现在一般是统计培养了多少人次,我们提议要由统计“人次”变成统计“人时”,这个人到底学了多长时间,结合学分银行给他转成学历教育对应的相应学历,有利于促进农民综合素养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
三是呼吁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在职业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农民教育和培训,省市两级财政部门按一定标准划拨经费用于农民教育。
四是呼吁尽快重新启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是2013年启动,经过五年,全国有261个县(区)创办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但是这261个示范县(区)只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的11%,占比还是比较少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是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唯一的保留项目,所以建议尽快重新启动,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责无旁贷,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