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和智库举办“数字时代:中国式发展新征程”之“D12数字中国”主题讲座。中国资深投资银行家、《数字经济驱动的全球化》作者王世渝为主讲人,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基点,阐述数字全球与数字中国的关系,在产业层面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路径,并就数字中国建设与参会嘉宾进行深入探讨。
1776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人类社会第一次形成了“一个国家通过控制另一个国家主权,从而形成殖民者对被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的全球化模式。经济利益的获得方式则是商业贸易和殖民税收。由于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不平衡、发展不平衡,1945年,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掀翻了大英帝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世界迎来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新的全球化秩序建成,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超越了殖民制度,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领先的强国,也成为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主导者。
第二次全球化是资本驱动的全球化,通过资本和跨国公司形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然后通过法律、规则、标准等进行保障,因此形成的这一套全球化理论比第一次全球化更科学也更文明。2019年,中国正式颁布5G牌照。人类社会从早期的资本红利、土地红利进入数字红利时代。伴随而至的是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进入衰退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经济红利消失殆尽,从而出现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交替阶段,这个交替阶段即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走向资本市场。全球化红利消失之后走向衰退,一种新的全球化由此诞生,即“数字经济驱动的全球化”。
“数字经济驱动的全球化”的关键词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通过5G等基础设施,实现人与人的链接、人与物的链接、物与物的链接,形成从人的互联变成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改变我们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经济基础的运行方式,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形态以及上层建筑。数字化驱动的数字经济成为重构全球地缘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治理,以及全球产业关系、生产方式、产业形态的重大力量。
在新的全球化里,中国有望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数字经济和数字科技与资本之间是不同的生产要素、驱动要素、分配体制以及运行体制,资本驱动的全球化要素为垄断、控制,对地球资源不断地消耗,对空间的利用。然而,数字经济通过链接,通过相互赋能创造价值,驱动的全球化则更加健康、更加文明。数字经济驱动全球化更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引领者,而这个引领者的核心驱动力不是资本,是资本逐渐向数字化的过渡。
中国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就直接进入数字经济阶段。中国现在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出现严重倒挂现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是一致的。然而中国是倒挂的。中国产业链的重心在中国,但是价值链的最高端则在发达国家。这是不平衡的全球化。要想与发达国家达成平衡,必然会产生冲突,而数字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规避矛盾、规避危机,尽可能不经过战争尤其是避开世界大战实现中华文明的提升。
2022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表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从定义上来讲,这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第一次提出数字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意味着我们现在不是工业经济的延续,而是工业经济的迭代。因此,中国要从迭代的角度来理解数字经济。
时至今日,整个中国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反而更多是从数字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现在数字科学领域是由大型机构、大型企业掌握着话语权,它们所讲的数字经济往往是从机构、部门的角度定义,而不是从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方面定义。工业时代的经济学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经济学理论,把他们原来那一套经济学的理论颠覆掉。这恰恰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空缺:经济学的角度,即站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的角度思考研究数字经济,从定义到知识到理论再到操作系统。
中国未来十年的目标,是从工业城市到数字城市的蝶变。宏观上叫数字中国,落地则为数字城市或数字乡村。具体落地包括:从土地红利到数字红利;从资本驱动到数字驱动;一城一策,量身定制;从物理空间到天地人数字空间。操作路径为政府主导、多方共创、市场运营以及全民参与。何为全民参与?存在这样一种技术架构:通过Web2.0与Web3.0的异构兼容的技术架构,来解决政府的数字化平台,因此城市互联网应运而生。过去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耗资较大,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创新有望从耗资中实现盈利,解决数字中国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愿景,同时把投入变成产出,这对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D12模式是“基于数字智能的产业数字化价值投资”模式,是一项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发掘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数字化创新科研成果。D12模式主要以传统产业各行各业为基础,充分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生态化数字技术,重构产品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生态关系,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从而创造出产业数字化价值创造和价值投资机会,形成产业、数字化、价值投资三者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推进中国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全球化进程。
D12模式总共有12个模块,结合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和产业的运行方式和最新数字科技,根据研究不同的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价值创造方式设计了12个步骤:其一价值发现;其二直接投资;其三数字化转型;其四推动上市;其五上市公司创建基金;其六产业整合;其七数字整合;其八数字金融;其九数字化金融;其十平台整合;其十一数字智能;其十二市值管理。每一个模块都有非常深刻的内容,相互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递进关系,就像打游戏一样,一步步通关,这是价值创造方式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数字投行,在探索创建过程当中,实现的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物种的创新。
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的产业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价值投资创新生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创造数据价值即能获得收益。数据的拥有量通过创造价值的拥有量和创造能力进行分配,而不再是按照资本的垄断性做分配。这是数字经济最大的好处,因为改变了现有的分配方式。
当前,全球巨头立足平台优势,不断升维竞争层次,从宽基指数到因子投资,从指数服务到一站式投资解决方案,从数据竞争到生态竞争,建立起了综合竞争实力。而以D12模式为基础的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评价系统(DVI), 从产业链视角、数字化视角、价值投资视角等多维视角,搭建了完善的数字化评估体系,打造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市场估值新生态,有助于市场重估从中小微私域到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的价值。这对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太和智库副理事长王晓波认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需要对中国市场进行重新定义。所有产业都应该回归本质,尤其是民营企业以及上市公司需要以价值为导向,依靠数字化,不断寻求发展机会或者增长空间,避免发展资源的虹吸效应。
当下,中国已进入数字经济驱动的全球化时代,通过数字中国将会改变过去的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国内经济质量。同时,通过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等更适合中国式的现代化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