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印人口位势逆转的中长期影响

2023年04月26日
本文作者:施兰茶 南亚观察者、南亚研究小组成员

 

正文2025字,读完约需5分钟。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4月19日发布的最新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达到14.286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印人口规模位势的逆转将有可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对中国产生一连串影响乃至冲击,相关动态值得持续关注。

 

一、当前印度人口的主要特点

 

(一)人口基数大,规模即将达到并会长期处于人口总数第一的地位。印建国之初人口数量约为3.6亿,少于中国同时期的5.4亿。但印因未能有效执行计划生育、社会发展迟缓、宗教风俗等因素,出生率逐年增高,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到比肩中国的程度。2021年,印人口已达14亿,出生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4.7‰,远高于中国。这将让印“全球头号人口大国”的地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被撼动。

 

(二)年轻人口多,人口结构较为合理。印0-14岁人口占比26.62%,15-64岁人口占比67%,多达8.8亿人,65岁及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只有6.38%,人口结构呈类金字塔状,年龄中位数仅为28.4岁,劳动力人口非常充沛。

 

(三)人口结构与地域、宗教等问题复杂交织,面临不少难以化解的人口问题。一是性别比例失衡。在宗教思想以及高额嫁妆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印家庭重男轻女,“杀女婴”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据2021年调查,印男女比例为1000:949,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加失衡。二是人口素质偏低。印水资源和粮食资源十分匮乏,难以自给自足,目前仍有数亿人口处于饥饿贫困状态,人口健康状况堪忧。此外,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技能培训,难以获得高端或稳定就业岗位,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困难较大,且极易转为人口负累。三是不同群体间的人口增长率差异催生各类社会矛盾。印北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仍较高,而南方的经济强邦则已呈疲软之势。在按人口规模划定选区的选举制度下,经常出现话语权与经济发展程度倒挂的现象,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此外,占印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教徒对于一夫多妻制的穆斯林生育率过高持恐惧和压制态度,并鼓动印多个邦推出计划生育政策,以压制印穆斯林人口增长,确保印度教人口占主导。四是人口增长率已出现下滑。根据印卫生部2021年11月底报告,印全国总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量)已下降至2.0,首次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而这一数据在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则更低。

 

二、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未能创造出足以实现人口红利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但莫迪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有针对性地将施政重点转向经济和产业发展,推出基建、农业、教育等方面措施,以促进人口规模和结构红利的释放。若印未来进一步加强相关措施,并通过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谋得更为有利的地位,人口红利将有可能成为其迈向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全球主要强国的底气与条件。而这也势必会对中国所处的全球地位、大国竞争、国际格局等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规模难与印相抗衡。未来,在美西方“扶印抗华”的背景下,印若能改革用工体制,实施更好的教培政策,有效化解困扰制造业已久的熟练工人和就业岗位矛盾,则有可能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热门选择。这将进一步加速和深化印工业化进程,并对中国在相关领域构成直接挑战。

 

其次,印人口数量增加和经济不断发展带动中产阶级规模扩大,2022年印中产阶级占其国内总人口比例已增至31%,预计2047年将增至63%。该群体拥有较多可支配收入和较强消费能力,可以拉动汽车、酒类及其他中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若未来印中产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将会对中国“消费市场大国”地位及相应话语权构成冲击,并会部分替代中国市场。

 

再次,印如成功抓住人口红利,将有望加速其崛起进程,并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和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印借助人口红利在生产和消费端取得重大进展后,经济可能出现指数级增长。考虑到印度的庞大体量和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旦其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中国工业的规模优势,加大其自身对国际规则设置的话语权。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联印遏华”的趋势难改,美印因素叠加对中国造成的挑战和威胁将更难估量。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