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延续沟通态势并取得新进展
10月,中美继续保持沟通态势。一是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对美进行回访,这是2021年3月“安克雷奇对话”以来中方高级官员首次专程访美。二是中美在此前沟通基础上,就尽快举行海洋事务磋商、军控和防扩散磋商、外交政策磋商、残疾人事务协调会,探讨签署残疾人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增加客运直航航班数量等达成共识。三是中美沟通范围从政府高级官员向立法机构、地方政府拓展。四是前期双方沟通建立的机制开始启动运作,中美金融工作组、经济工作组分别以视频方式召开首次会议。中美签署农产品采购协议,美国农业部与上海美国商会组团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进博会创办以来美联邦政府首次参展。五是美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卡莱斯(Xanthi Carras)率团参加第十届香山论坛,这是2019年以来美军方首次派团访华。
中美之所以能延续沟通态势并在此前基础上有所进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拜登政府试图确保中美在APEC峰会期间实现领导人会晤。二是巴以突发冲突,令美承压增大,对华缓和需求阶段性上升。三是拜登意图通过对华沟通交流,向国内及盟友显示其在对华关系上的掌控力。四是中方希望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需要看到的是,尽管近期中美沟通取得一定进展,关系有所缓和,但美方在中方关切的问题上仍然罕有实质行动,并持续加大对华科技封锁,挑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争端。由此看来,美对华政策仍未脱离“竞争、对抗、合作”框架,其长线目标仍是要将中方逐步纳入带“护栏”的竞争轨道。
二、巴以冲突再度爆发令拜登政府陷入窘境
10月,巴以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叠加久拖未决的乌克兰危机,令拜登政府有些措手不及。目前,拜登选情告急。据盖洛普10月22日民调显示,民主党受访者对拜登的支持率骤减11个百分点,从86%降至75%,创其上台以来新低,而民主党联邦众议员菲利普斯(Dean Phillips)更是趁势宣布参加民主党候选人竞选。不难想见,两场危机冲突,不管哪一个处置失当,都将对拜登的选情造成进一步冲击。事实上,拜登在处理巴以问题上已经陷入“两难”。对于此次冲突,美国内出现空前分裂。拜登力挺以色列令大批民主党支持者不满,由此,拜登还有可能失去青年、少数族裔特别是美籍阿拉伯人和穆斯林选民的支持。加之美国内犹太势力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拜登无论如何决策都是在“走钢丝”。在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拜登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企图将“援乌”与“援以”问题捆绑,但美国两党及民众在“援乌”问题上高度分裂,也使其如意算盘很难得以实现。此外,巴以冲突也对拜登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形成重创,其此前推动的沙以和解已被无限期搁置,“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倡议的落地实施更是面临重重阻力。而这种窘境,也必然会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取向产生相应影响。
三、麦卡锡成为美国史上首位被罢免的众议院议长
10月3日,时任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罢免,任期仅269天。此前,麦卡锡当选议长十分艰难。为了出任议长,麦卡锡不得不向众议院共和党极右翼势力做出多项让步,包括接受只需一名议员就能提出罢黜动议的条件,而这也为其此次被罢免埋下了雷。当时,佩洛西领导的众议院民主党承诺不会在关键时刻“见死不救”,也因此,麦卡锡才接受了该条件,并在任内对拜登政府“表面对抗,内里配合”。但当此次麦卡锡面临罢黜动议时,民主党却基于激化共和党内部斗争的考量,选择背信弃义,支持动议。从更深层看,麦卡锡的被罢免和民主党的“见死不救”,是美政治极化与共和党内部分裂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在美当前政治环境下,麦卡锡这类企图两边讨好、没有鲜明立场的“变色龙”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预计未来美国两党在众议院的斗争将会愈发激烈,双方在政府预算、“援乌”等问题上的分歧也将进一步加剧,并会在对华问题上竞相比拼强硬。
四、约翰逊当选美众议院议长
美众议院共和党人在经过3周折腾、推出4个人选后,终于在10月25日推选约翰逊为新任议长。有美国媒体称,这是“美史上众议院议长空缺时间最长的一次”,凸显两党和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混乱程度之深。约翰逊生于1972年,2016年首次当选联邦众议员,属于众议院共和党“新生代”,也是美国140年来从政经验最浅的议长。其能得到共和党人全票支持当选议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就共和党内而言,众议院共和党极右势力反对党内建制派议员担任议长,建制派也不会允许强硬的极右势力议员担任议长。约翰逊一方面带有反堕胎、反同性恋、亲特朗普等标签,容易获得共和党极右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其举止温和,较少参与党内斗争,这与此前参选议长、咄咄逼人的乔丹形成强烈反差,更易获得建制派的认可。就两党斗争而言,当前美面临内外多重压力,共和党亟需选出议长,结束国会“瘫痪”状态,以解决“援以”等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约翰逊以往的涉华言行看,其是坚定的“反华派”,曾宣称美面临中国、美债两大“威胁”,并提出至少两项剑指中国的法案,一是禁止前国会议员代表中国实体在美进行游说,二是防止外国政府资助在美法院的诉讼。此外,约翰逊还是美“国会台湾连线”小组成员。在约翰逊当选议长数小时后,台当局外事部门便发声明祝贺,但约翰逊本人迄今未曾去过台湾地区。总体看,约翰逊当选议长对中美关系改善并非利好。